摘 要
本文旨在探究高中阶段器乐演奏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通过高中阶段实施器乐演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现状、学情、教材的分析,结合教学设计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高中阶段的器乐合奏教学进行探索,形成指向深度学习的过程与目标,期望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一、 高中阶段器乐演奏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高中音乐课程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进行课程设计,引领教学实施,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以美育人的课程目标。新课标的颁布,促使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需要进行改革[1]。
高中音乐必修课程包括了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六个模块,是面向全体学生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主体课程。其中,演奏模块是要求学生以乐器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演奏行形式。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增加器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有效促进其情感表达、创新思维;通过作品赏析,学生能够深入体验音乐的美感,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同时增强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促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演奏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不仅锻炼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还有助于提升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途径,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高中阶段开设器乐演奏课程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高中器乐演奏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器乐演奏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技能表现力和审美鉴赏力,但器乐演奏的日常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赏析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
首先,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枯燥。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只着重于作品的赏析,或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略了将理论与演奏实践相结合,并且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核心素养,还可能导致学生对这一类课程产生厌倦感。
其次,学生对于器乐演奏的认知和兴趣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学生认为西洋乐器的演奏实践门槛较高,再加上教学内容缺乏实践体验,更容易让学生对器乐演奏这一课程更加望而却步。这样的授课内容和形式很容易造成“一刀切”的课程内容设置,难以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因此,探索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从而对器乐演奏方面的知识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中器乐演奏教学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为避免器乐演奏教学中出现的“一刀切”的现象,笔者通过“气势磅礴的交响”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实践,为探索如何在高中阶段实施器乐演奏的有效教学总结了以下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 学生为本
想要使器乐演奏教学取得理想效果,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深入了解学情。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艺术课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配合前期问卷调查以及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和交流,笔者认为高中生对器乐演奏的认知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
1.没有器乐学习经历,但对西洋乐器合奏有一定兴趣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缺乏西洋乐器合奏相关知识的积累,对于如何欣赏作品无从下手。
2.有一定的器乐学习经历,但因各类原因中途放弃了器乐学习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数在进入高中后,仍保有进一步学习西洋乐器演奏技巧或作品欣赏的热情。
3.有持续的器乐学习经历,并有参与乐团演奏经验的学生。这一类学生的专业能力较强,在高中阶段希望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以及拥有更多的展示机会。
只有通过学情分析,以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才能设立可行的、全员参与的学习任务,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自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核心素养。
(二) 任务引领
设立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在真实场景下,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来掌握实用的和有意义的学科知识。器乐演奏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设立学习任务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校艺术节展演活动是笔者所在学校的特色传统之一,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可以尽情的展示个人的艺术与音乐特长,并且形式多样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喜爱。但又常常会遇到例如节目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器乐合奏这一类课题的接受度存在差异。
根据校情和学情,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器乐演奏的课堂教学将校艺术节展演变成一个全员参与的学习任务,在老师的带领下,找到高中生对作品赏析和实践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将提高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三)立足教材
为了更好地实施双新背景下西洋乐器合奏在高中学段教学,笔者以“气势磅礴的交响”这一节内容,在教学结构中,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中的基本理念,从审美体验、表现实践等角度,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逻辑设计成三节课时(见表1),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目的。
第二节 西洋乐队——气势磅礴的交响 教学设计 | ||||
课时 | 课时目标 | 教学素材 | 课堂活动 | 学习任务 |
第一课时 (音色之美) | 通过鉴赏经典管弦乐作品,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的鉴赏兴趣和能力 |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 《威仪堂堂进行曲》 《我的祖国》 | 分组讨论 | 在“音乐鉴赏会”中分享中外经典 器乐作品 |
第二课时 (形式之美) | 了解西洋乐器的不同演奏形式,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合作能力 | 《北京喜讯到边塞》 行进管乐比赛视频 | 分组实践 评价反馈 | 班级文化展示 |
第三课时 (结构之美) | 在教师带领下尝试分析管弦乐作品,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演绎作品 | 《威仪堂堂进行曲》 《我的祖国》 | 分组实践 评价反馈 | 校艺术节 |
(表1)
(四) 知行合一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的赏析只能停留在创作背景、音色和旋律这一层面,会显得没有说服力,而且浮于表面的赏析很难做到知识迁移,因此也难以提起学生在日后自发探究的兴趣。因此,笔者认为在带领学生赏析时也要交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欣赏方法,例如和声、曲式、配器等。在选择范例时可以使用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作品来解读更深层次的知识,配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让学生逐渐深度理解音乐,让学生了解在欣赏和学习一部作品时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进行探究。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有了工具,便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深度学习有助于我们听懂作品,以及更高效的排练和演绎作品。
此外,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艺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还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在“气势磅礴的交响”的第二课时中,笔者尝试让学生用校歌为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加入其他形式的表演,如唱歌、朗诵、管乐、打击乐等,进行行进乐表演,让学生对于合作演奏有了一个初步的尝试,学会协同合作增强集体荣誉感。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乐器合奏,展示了行进乐的多样化形式,鼓励所有同学都参与其中。这样的演奏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激发了学生对西洋乐器合奏的学习兴趣。
第三课时中的课堂活动是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基础上,有了赏析听辨能力,又有合奏实践体验之后,也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的引导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合奏实践的前期准备和排练演绎。
可见,在高中器乐演奏教学中,需要将知识、技能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教师在传授演奏技巧的同时,更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创作手法等,鼓励和带领学生参与实践,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地推动学习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 多元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形式过于单一,往往侧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潜力,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多元化的评价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笔者设计本章节内容的课堂实践多为小组合作,这样课堂活动形式就要求我们不光要从最后的展示结果来评判,还要求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评判,例如在小组合作中的协作能力,实践过程中的态度等方面来反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
考虑到西洋乐器合奏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在课堂中我们只能完成部分片段的实践和演绎,很难完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因此我们也可以将实践活动延伸至课外并吸引外部评价,例如授课内容中的行进表演就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作为班级文化的展示,西洋乐器合奏的排演则可以纳入校艺术节的展演活动,邀请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共同评比,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在人人参与的过程中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分组合作,师生合作,生生互评的教学环节,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如何演绎的同时,学会互相帮助和协作的能力,在合作和互评中体会集体荣誉感。
四、高中器乐演奏教学的未来与展望
数字化赋能为高中器乐合奏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为高中器乐演奏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如“库乐队”等平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媒体互动,利用大数据分析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风格,定制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通过云平台,学生们能够与世界各地的乐团进行远程合奏,拓宽视野,增进交流。未来的高中器乐合奏教学,将是一个高度个性化、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了双新背景下高中学段器乐演奏的有效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本,设计适合于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拓展多元的评价方式,丰富活动形式,让人人都能参与到西洋乐器合奏的课堂当中。
本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为其他相似条件学校的音乐教育提供借鉴。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分层合奏教学改革的发展动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