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艺术
储存经典润生命 创新德育得始终

储存经典润生命 创新德育得始终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任征然

为落实国家教育部“双减”“双增”的政策,我校增设以德育为目标、艺术教育为手段的艺术多样化课程。为响应国家发扬传统文化的号召,遵循安全、规范、科学的原则,我开设了以汉服为承载形式、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德育为目标的汉服美学课程。

中国传统德育是建立在以礼乐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上,《论语·泰伯》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诗大序》的“厚人伦,美教化”[2]等,都强调用礼乐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而汉服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广泛 “辐射”至文学、美术、舞蹈、戏曲、语言文字等其他文化领域,而汉服相比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从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各个时代的社会和精神面貌以及思想等,如汉服上衣下裳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的和谐思想,交领寓意为人要公正、正直、不偏不倚等等。中学生此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中国古代文字和历史的知识储备,接受汉服礼仪文化会相对简单一些。因此结合学情,在汉服美学课程中,每项教学内容都包含了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摒弃空洞的言谈,没有抽象、枯燥的说教,更没有生搬硬套的束缚,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共同体验、发现、创造和表现。

以第一课汉服美学的导入部分为例,课前我给学生分组罗列了自主研学的内容,以便课堂相互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课堂上我从电视剧《红楼梦》剧中角色的汉服服装图片引入(幻灯片)。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来看一组图片,想必很多同学都看过这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吧?就是著名演员陈晓旭主演的《红楼梦》,剧中角色是林黛玉,白底大红领子对襟印花褙子,白色圆领袄子,衬托出林妹妹高洁和超凡脱俗的品格,大红撒花百褶裙,则反映出林黛玉炙热的内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传统中国服饰之汉服文化就是跟这部剧中的服饰有关。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大家的研学情况。

问:“什么是汉服,是不是汉代的衣服就叫汉服呢?”

答: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同学们请注意,不是只有汉代的衣服才是汉服,汉服只是汉服发展史上的一部分。

问:汉服的起源又是怎样的呢?

答: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于秦朝。自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问:同学们知道,汉服有哪些文化内涵吗?

答:汉服自皇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一汉”为文化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汉民族风貌性格。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传统工艺与美学,传承了中国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经典。

汉服的历史悠久,是从黄帝即位至明末这近四千年中,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形成的具有独特民族风貌的服装体系。

今天我们就“走近汉服”,看看几千年中,我们汉族的祖先穿着的美丽服饰。

播放不同类型结构的汉服图片,从汉服基本形式、特点、结构、图案、头饰等细节让学生了解汉服的发展历史,喜欢汉服,热爱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增加民族自信心。

问:汉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交领右衽。请同学们分辨这两位那位的衣领是右衽呢?右衽是左边的衣领盖住右边的衣领还是反过来呢?哪组同学愿意来模特这里演示?

上台演示“右衽是左盖右”。

我们现在的服装是西式服装,西式古装的男装是右衽,女装是左衽。

问:在中国古代,汉族人能穿“左衽”吗?

《礼记》中即以“衣”作为族群认同和区分的标志。

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戴冠之时,东方之夷“披发文身”,北方之狄“衣羽毛穴居”。因为华夏族的文化远超四夷,所以从她诞生起。

教师演示汉服平放,着装后的不同效果。

汉代的深衣是平面剪裁,平展放置时,看上去平凡无奇,但是当着装者屈臂时,这种深衣的大袖就会自然形成褶皱的流线,这种流线,在人的举手投足之间,不停的运动变化,形成极具动势的艺术美感。汉服一旦穿着起来,便会依据人的身体结构,形成优美灵动的流线,从而显示出了自然之美。

象形文字中的“衣”字,也有着姣好的S“身材。”汉代的深衣还会搭配曳地长裙。形成具有节奏的曲线。

学生活动:请学生模仿汉代“折腰翘袖舞”。体会汉服的翩跹灵动,轻舞飞扬。

活动:请同学们讨论辨识哪些是我国服饰,哪些是他国服饰。

1、问:“为什么我国和他国的服饰如此接近呢?衣服不是族群认同和辨别的标志吗?”

学生讨论回答:他国学习我国古人的穿着。

问:“为什么呢?为什么他们要学我们的穿着呢?”

提示:我们现在都穿的是西式服装,有没有同学喜欢穿非洲原始部落的装扮啊?

汉族的文化在东亚文化圈内是首屈一指的先进文化,我们的周边诸国都曾经非常仰慕中华的先进文明,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华夏的衣冠。

2,问:“为什么我们允许别国学习我们的礼仪冠服制度呢?好东西不是该藏着掖着吗?”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华夏民族虽然自信自豪但从来不自私。正是由于这种宽阔的胸怀和博大的胸襟,中国历史上才出现汉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鲜卑族孝文帝改姓易服。由于华夏文明具有包容性,才避免成为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也使我们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唯一幸存者。

3,问:“进入20世纪,我们还能看见我们美丽的汉服吗?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服装还需要‘走近’呢?”。

我们来看看当今社会下我们的邻国。

韩国的高中生身穿民族服装在参加人生的重要典礼成人礼,越南的女高中生统一穿着白色的传统服装“奥黛”作为校服。越南爱美的女士们也纷纷将奥黛作为常服穿着。

问:你在我们国家能看见日常生活中穿汉服的人吗?为什么进入20世纪以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看不见汉服了呢?

学生讨论回答:一是不方便,不适应现代的生活。二是历史原因。从晚清以来,曾经拥有先进文化的天朝上国不复存在。即使进入民主社会,我们的经济文化都远落后于西方。于是落后的文化必然要向先进的文化学习,我们的服装开始全盘西化。加上常年战乱和十年浩劫。我们的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丢失了。

4,我们又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清明,端午这些传统节日进入国家公假的行列。紧跟时代潮流的人们又开始穿回流传几千年的汉服。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抒发对汉服以及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想。

最近网络热搜事件非迪奥和马面裙莫属。所谓的国际服装大牌迪奥在2022年秋季上架的一款半身裙,被网友指责抄袭中国的马面裙,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尽管媒体和网友强烈呼吁迪奥回应舆论问题,品牌方依然未作任何回应,只是私下将半身裙在国内下架,国外仍在继续售卖。摆出一副"以沉默应对舆论"的态势。从迪奥事件可以看出,在中学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重要性,在综合艺术实践课程中,体验美术作品带来的魅力,培养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中学生爱国的民族自豪感,设计中国传统文化服饰对学生的德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培养中学生爱国、尊师重教的好品德[3]。

汉服设计教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了中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理解力,实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比如在汉服设计制作课时,会让学生按照本节所学朝代汉服,课前搜集此朝代下不同汉服的款式,了解其历史渊源和特点,在课上用自己的语言将汉服的寓意表达出来,传达给每位同学,互相讨论。把课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掌握自主权,挖掘发挥其学习积极性,也更能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课堂上当我们身着汉服,不仅是展示古代服饰文化,更是在展示中国的礼仪文明。当汉服随着国潮风的流行而成为一种趋势时,我相信汉服文化能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对于提高中学生美术德育综合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4]。

作为教师也要加强师德、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优秀的榜样;坚持把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精神贯穿到每堂教学课中。全力将每一堂美术德育教育课打造成精品课程。概而论之,在当代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教学改革中重要一环,也是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中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短板,变革教学策略,总结教学经验,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全面提升中学生德育综合素养的方针政策下,充分采用美育的方式,将美育渗透到德育教育实践中,增强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当代中学生全面提高美术德育综合素养能力。

 

 

摘要:作为德育素质教育中重要手段之一的中学美术教育则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根据学校艺术多样化汉服美学课程,从课程的教学背景,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浅析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增强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提升我国中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和德育素质。

 

[关键词]:(传统文化;汉服美学;美术教育;德育素质;新课标)

 

 

参考文献:

[1]王蒙.天下归仁[M].北京联合出版社:107

[2]林伯桐撰.毛试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37

[3]来源:网易,作者:对话老板《抗议 “迪奥抄袭”再上热搜》.[20220730]. http://3g.163.com/dy/article/HDIH5I2H0519C2L8.hl

[4]来源:百度文库,作者:黄万彧.中学美术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30):161-162].

http://wenku.baidu.com/view/2da67e17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