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艺术
“双减”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学课后服务实践探索 ——以《“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美术项目式学习为例

 

 “双减”下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中学课后服务实践探索 

——以《“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美术项目式学习为例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陈悦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笔者设计了《“南模地图”校史研学

行走》的美术项目化学习课程,进一步拓展了中学课后服务的新内容,

突破了传统美术课堂的局限,用“手绘地图、影像地图、数字地图”

三种不同的美术创作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学生放学回家经过

的熟悉街道,到校园里的建筑、老校友的故事,以小见大的体会思政

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然渗透,

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体会三种文化,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受美、欣

赏美、表现美。 

关键词:双减 核心素养 美术项目式学习 

 

一、实践背景 

在“双减”1背景下,课后服务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种延续,是

实现育人目标的一种载体。笔者通过前期调研,针对六年级学生发放

问卷 239 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于课后服务的需求、期待都

有所不同。35%的学生期待课后服务能针对中考学科知识有所深入和

提高;56%的学生期待能上更有趣更多元的课,能走出校园;9%的学

生期待自习。基于学生需求,笔者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探索美术项目

式学习在课后服务时段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为提升学生

的美育素养进行了实践探索,因此开展了《“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

走》的美术项目化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的课堂形态,善用课后服务时

间,学生通过对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深度的学习,调动起学习主体的

 

1

 2021 年 7 月 24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

见》。 

 

活动能量,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二、 实践项目概况: 

选课方式:线上自由报名 

项目周期:10 课时 (课后服务时段 15:30 — 16:30 分为 1 课时) 

(一)单元设计理念: 

南模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新式学堂之一。人才辈出,七十余

人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学院院士等国内外院士,两院院三十余

人次,在全国名列前茅。校友中有杰出的新闻工作者、烈士;有运筹

帷幄的将军、创造发明的科学家。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本校坐拥本区

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

主义发展史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禀赋,学校周边人文地域资源丰富,

具有深刻历史价值的历史遗存。笔者充分依托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深挖与校园周边场馆“钱学森图书馆”、“宋庆龄故居”、“交大校园”

中的红色资源,为学生们开设室内室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美

术大课堂。这些丰富的红色资源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四史”

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大单元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们在行走中

学习,在学史中明志。 

从“校史”引入,从学生上课的地域故事展开,让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然渗透,用学生能理解的

方式体会三种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坚持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不断增进文化

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本单元课程通过行走贯穿了校园内外,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

用“手绘地图、影像地图、数字地图”三种不同的美术创作方式,

从学生放学回家经过的熟悉街道,到校园里的建筑、老校友的故事,

以小见大的体会思政精神,实现思政元素的“入脑入心”。 

 

 

 

 

 

 

 

 

 

 

 

 

地图是一部活动的历史,地图的历史价值在于,物质存在的形式就是时间

和空间;历史存在的形式就是信息和实物;信息存在的形式就是语言、文字和

图像;图像存在的形式就是拟空间之真相(图画、摄影)以及拟时间之痕迹(影

像、地图)。 

两大板块: 

一是走进校园,为母校作一幅“自我介绍” 

通过教授学习方法,讲解学校历史,层层相扣,循序渐进。学

生们学习辨识方向、尝试手绘绘地图、数码建地图、影像行地图 .................、学

会检索资料。梳理母校的发展,绘制校园内的地图,用实地记录的方

式,去了解母校的历史。 

二是走出校园,讲好回家路上“红色故事”。 

短短一条回家路,是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学生们

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文化场馆。通过室外实地探访,室内课堂

完善知识的方式去接触理解校园周边的历史变化及背后的时代潮流,

将他们“南模地图”的笔触延展到校园之外,添上更多的地标建筑及

注释。比如,在地图上标下钱学森图书馆地点的同时,学生们注释的 ...........................

重点便落在钱学森的生平及他个人做出抉择背后对于国家的责任。 .............................去

过天平路,“南模地图”上标下他们在课程中知晓的天平路上的文化

名人,学生们心中关联了建筑与历史。“南模地图”锻炼学生通过平

“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 

走进校园 

为母校作一幅“自我介绍” 

 

走出校园 

讲好回家路上的“红色故事” 

手绘地图 影像地图 数字地图 

 

日的观察,自我的资料收集,从寻常街道上的建筑、路名、铭牌中看

到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及故事。由故事看精神,由知识看热忱。 

(二)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对接 

本项目学习课程对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6-7

年级美术学习任务3 :营造环境——“引导学生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设计原则,对学校或者社区进行环境规划,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学业要求上对标“对学校、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环境考察,撰写调研报

告,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环境特点和需求,绘制草图。” 

(三)与《美术学科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思政指南》对接 

根据《指南》精神,教学备课表: 

课程名称:《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课程 

课时:9 

课程 

思政元素 

对应专业

知识 

教学方式 

要点简述 

政治 

认同 

家国 

情怀 

文化 

自信 

艺术 

精神 

健全 

人格 

生态 

文明 

党史教育 

榜样成长 

爱国荣校 

先进文化 

地图元素 

雕塑特点 

构思构图 

创作表现 

以南模为起

点,尝试从创

意图例的角

度,手绘南模

校地图。用影

像拍摄微视频

的方式讲好回

家路上的红色

故事。用数码

电子地图拼接

的方式表现校

园内外建筑再

创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 √ √ √ √ √ 

 

二、项目实施框架: 

 

 

 

 

 

 

 

 

 

 

 

 

 

 

 

 

 

 

 

 

 

 

 

 

三、项目实施前期规划: 

(一)驱动性问题: 

作为一名南模学生,如何运用美术创作给母校做张独特的地

图向社会介绍? 

(二)项目实施准备: 

1、学生问卷 

通过问卷形式,初步了解学生对学校校史、周边社区情况的认知

“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课程 

驱动性问题:作为一名南模学生,如何运用美术创作给母校做张独特的地图

向社会介绍? 

 

项目的准备阶段 

任务 1:欣赏对比中外手地图,了解地图元素、图例等知识。 

任务 2:校园行走,调研校史、榜样人物故事。 

任务 3:设计地图中具有学校标志性图例 

项目的实施阶段 

任务 4:领取任务单,每小组进行任务分工,确定校外地图行走路线以及主题。 

任务 5:探寻地图的不同形式,按三大形式进行作品设计与媒体选择。 

任务 6:作品制作。 

项目的展示评估 

任务 7:地图路演,趣味打卡。 

任务 8:课程总结大会,小组展示成果。 

任务 9:项目评价。 

任务 10:项目学习反思和改进。 

 

程度。初步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美术、计算机技能。发现六年级的学生

对学校的历史非常有兴趣,但是了解的不多;对学校的一草一木充满

好奇;对周边的道路、建筑乐于探索,但是并有没有好好走过。 

2、项目学习任务单 

本次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主动的探索现实

世界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无论

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自主的探索以及实践,都需要教师给予“梯

子”,就是项目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以及及时调

整学习进程,辅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3、教学材料结构 

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术)七年级第一学期《城市地标建筑欣

赏》、九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 《感受都市风貌——街区剪影》。选

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地理)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二单元 《地图语言》。

以学校的历史追溯为主线,结合地理课中地图的用图、比例尺、方向

等概念,运用美术的创作手法,完成南模地图的作品展示。 

4、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儿童心理向青少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

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这一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学校,

对新学校充满期待,因此,本课程以南模百年历史沉淀为切入点,通

过一个个发生在老校友,身边街道中的人物的真实故事,容易激发起

学生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他们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

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这个时期正是需要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六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

美术的技法,但是还没有掌握对于如何欣赏、如果利用身边事物中存

在的大量艺术素材进行艺术加工、进行作品的创作。 

5、项目教师配备 

将思政内容有机融入美术课程,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作用,推进思政教育进课堂、进头

脑。“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课程”推进小组,以“专任教师、指导

教师、职能教师”三联动的学习模式。 

(1) 专任教师(美术教师) 

以美术教师作为专任活动课程引航员,制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计划;组织、指导、协调、管理并参与课程开发和实施;主持校本研

修;总结课程实践的成功经验。 

(2)指导教师 

按照多学科结合的原则,选聘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由STEM、

地理教师组成项目团队,补充专任教师的任务单学习设计。 

(3)职能教师 

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外出行走安全

保障配备。 

(三)项目式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比例尺、方向、图例为地图的三个基础元素,了解不同类别

的地图样式。掌握手绘地图的基本方法,尝试从创意图例的角度,手

绘“南模地图”。学会甄选素材,了解母校校园内外的红色革命史和

榜样人物的故事,尝试用多不同绘画表现手法将地标、著名人物的图

例在地图中标注。通过手绘地图的模板,运用电脑软件设计生成电子

数码地图;用视频拍摄,以第一人视角制作影像地图。 

过程与方法: 

以学校为圆心,15 分钟步行距离,小组合作的方式寻访“红色

建筑和榜样人物”,行走在南模初中校园、交大、钱学森图书馆等,

了解校园内外的红色故事。运用网络信息手段、线下采访等方式收集

南模中学的校友,周边场馆榜样人物的成就和故事。通过手绘地图的

草图,分成三个不同的地图设计、制作,宣传并且路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通过校园内外红色地点的行走,对校友的寻访,了解现

代中国的发展脉络,引导学生对于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

认同感。通过路演、年级展示增强自信心,学生们讲好回家路上的故

事,激发学生爱国荣校之情,在行走中学习,在学史中明志。 

四、项目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项目准备】 

课时:3 课时 

实施过程: 

 

 

 

1、欣赏与讨论从中外手绘地图的不同艺术特点,围绕地图的元

素知道比例尺、方向、图例为地图的三个基础元素,了解不同风格的

地图图例。 

2、校园行走,调研校史、榜样人物故事。邀请学校党委书记录

制微报告讲述学校的历史、校友。同学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资源进行素

材收集:上网搜索校史、部分小组同学采访当年学校的地下党党员等。 

3、设计地图中具有学校标志性图例。学生通过参观校园十大景

观,了解建筑、雕塑的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挑选自己喜欢的景点完

成任务学习单,并进行图例的创作。 

校园十大景观考察学习单 

校园实景 图例样式 背景故事 

 

 

 

 

校园景观中这座雕塑是

我最喜欢的。是老校友赠送

给学校的,他的造型感也非

常好,狮子站立在地球上,

意味着我们已经苏醒,我们

要奋斗要自强。 

——郭瑞 六 6 班 

中 外

地 图

欣 赏 

设 计 

校 园

图例 

着手

绘制

草图 

完成

分工

分组 

开展

校史

调研 

 

 

 

【第二阶段:项目实践】 

课时:5 

实施过程: 

 

 

 

在这个阶段,有了校内行走的经验,教师团队动态调整设计第二

轮项目学习单。学生进入了主体的设计阶段 

1、 通过任务单,每小组进行任务分工,确定校外行走路线以及地

图草图。行走课分为 2 节:一是天平路一带;二是钱学森图书

馆和交大校园,撰写地图草图设计构思。 

学生草图构思说明: 

 

 

 

 

 

2.探寻地图的不同形式,按三大形式进行作品设计与媒体选择。

学生通过自己小组的地图草稿特点、以及兴趣取向,确定草稿的后续

设计力表现形式:即“手绘地图、影像地图、数码地图”,上网收集

地图涉及的大的地点背景信息、故事。小组成员经过讨论,汇总进行

不同方向的最后展示。 

3、作品制作。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地图绘制的步骤,尤其是对影像类、数码类地图

的小组进行手机软件上的指导,小组分工合作,准备路演部分。 

路 线

行走 

设 计 

校 园

图例 

着手

绘制

草图 

完成

分工

分组 

开展

校史

调研 

 

地图绘制的步骤: 六(8)班第四组 

1、先确定四个方向; 

2、再确定四条马路; 

3、接着确定钱学森图书馆、宋庆龄故居和交大校园跟学校的空间关系; 

4、然后画出校园里的一些大楼以及标志物; 

5、最后画出相应地点的人物 

注意:校园里的大楼要按比例画出,不能过大或小过小。 

10 

 

【第三阶段:项目总结】 

课时:2 课时 

实施过程: 

 

 

 

1、学生实况路演:根据“南模地图”制作易拉宝,在校园地标位置

进行。向中午经过的所有有兴趣聆听的同学进行实况介绍。 

2、全年级展示,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从路演中选择出优秀的小组,

进行学习内容的展示,进一步修改作品。年级展示大会,内容包括美

术教师进行课程介绍、学生表演南模校史故事、展示地图作品等。 

五、 多维度的项目评价 

1、项目学习单是多维度的,既有学科知识点梳理,也是把“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理念落实。 

 比如:在行走到钱学森书馆,美术教师从钱学森先生的“学术

成就”和“爱国情怀”两个维度,设疑问引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

感受以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爱国情怀。比如在学习任务单中,我们有这

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钱学森他回国时对接待他的科院朱兆祥同志说了

这样一句话“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

来了!” 作为史料主线索,从“可能的原因”提出假设,从“思考的

维度”进行归类,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整体认知,并不断补充材料,

构建起“钱学森归国”人物、环境和事件的情境认知。通过师生共同

参与的美术学科思政课程,从跨学科的视角,师生在历史中吸取智慧

和力量,我们改变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的模式,引导学生把学习的

热情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敬仰。 

 

 

 

实 况

路演 

作 品

调整 

年级

大会

展示 

学习

评价 

课程

反思 

11 

 

评价量表 2:“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课程 

《学生课程活动单》(部分) 

1.课程名称: 上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钱学森读书经历 授课地点: 

年级:六年级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活动目标: 

1. 认识到钱学森读书的刻苦经历。 

2. 能够通过查找资料,学会分析和处理资料。 

3. 学习钱学森的刻苦卓越的精神。 

4. 乐于交流,善于与人分享。 

活动内容: 

思考:从活动中寻找钱学森刻苦读书的事迹,从中你有哪些感受? 

活动一: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

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

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请寻找钱学森童年学习经历的两三件趣事。 

 

 

活动二:钱学森对于中学的感情深厚,他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请找出他对于初中的记忆片段,

说说他对于初中生活的感悟,跟同学们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 

 

 

活动四: 

在进入到美国学习的日子里,他学习的是机械航天专业,他依然认真的学习,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

生活上他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

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

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周围的美国学生听了这话后,都伸了伸舌头,再也不敢

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怀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

学位。 

请找出他在美国学习期间曲折的经历两三事,尤其是他师从冯卡门期间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

请找出他毕业论文时的理论成就。 

 

我的感想: 

 

对自己的评价:(做得好的打★ 做得不好的△) 

项 目 自 评 互 评 师 评 

参与活动的态度 

交流发言的质量 

小组实验的情况 

小组讨论的效果 

工作纸的完成 

12 

 

2、项目评价自评表的设计也是一种学生礼仪、学生行为规范的

有效教育。 

比如在评价 2 中,对于行走、来回纪律都有着明确的要求,通

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帮助学生更好的合作和对自我修养提出了要

求。 

评价量表 2:“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课程 

展馆行走评价量表(部分) 

 班级 姓名 评价时间 

评价要素 评 价 标 准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学习态度 

(20 分) 

1.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有进取心 

2.学习目标明确,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好 

一般 

需努力 

好 

一般 

需努力 

前期准备 

(10 分) 

1.积极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资料内容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3.能比较熟练地操作展馆的电脑,文明上网、准确收

集资料 

好 

一般 

需努力 

好 

一般 

需努力 

合作意识 

(20 分) 

1.能与同学共同学习,共享学习资源,共同进步 

2.积极参与分享与探究,乐意帮助同学 

3.在小组学习中主动承担任务,互相帮助 

好 

一般 

需努力 

好 

一般 

需努力 

主题活动 

(20 分) 

1.认真听讲,做好学习笔记 

2.仔细观看展品,不损坏物品,不大声喧哗 

3.遵守纪律,来回路上做到安全、文明 

好 

一般 

需努力 

好 

一般 

需努力 

体验探究 

(20 分) 

1.认真参加展馆 

2.制定讲解服务 

3.学习创作或排演剧本,或开展红色影视探究 

好 

一般 

需努力 

好 

一般 

需努力 

成果展示 

(10 分) 

1.小组参观的记录和照片 

2.志愿者服务记录、展馆评价和照片 

3、影视观后感、小报或探究小报告 

好 

一般 

需努力 

好 

一般 

需努力 

综合评价 

 

自我

评价 

 签名: 

年 月 日 

小组 

评价 

 签名: 

年 月 日 

综合评价: 

 签名: 

年 月 日 

13 

 

六、项目式学习成果: 

(一) 手绘地图组: 

项目构思和创作:手绘地图是班级小组中选择最多的,一是比较

直观,出效果比较快;二是展示起来比较容易。通过设计地图的行走

路线,确定方向和坐标,一直到学会美观的布局画面,以及用卡通或

者写实的方式添加地图的图例。这一步步的过程,是组员集体创作的

体现。 

项目学习感悟:六(8)班 张馨予(组长)心得:我们绘制的

这张地图主要介绍了南洋模范初级中学的校园平面地图,以及侧重在

毕业于南模的历史名人。通过地图课程,让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学

校的历史成就,和它的发展历程。这是我第一次用手绘的方式去做那

么大的展示。虽然在绘制的过程中花费了许多的时间,但是完成的过

程中让我们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更多知识。尤其在全校

的公开展示中,我们组代表班级进行了全校展示,非常有成就感!我

为我们学校的校友感到无比自豪!我为自己能为成为一名南模的学生

而感到十分自豪! 

 

六(6)班 王天宇(组长)心得:我们组绘制的是以学校为圆

心,周边社区茅馆、大同坊、文艺医院、松社、钱学森图书馆、国泰

新村、宋庆龄故居、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为了绘制这张地图,我们首先参观了上文所提到的地点,并做

了记录以及草稿;接着,我们开始绘制地图底稿:根据方位和地点主

要形状,用铅笔绘制出每个地点的大致轮廓,并将马路名及指向标标

好;再接着,我们对地图进行了美化、上色和勾勒,并画出各地点的

14 

 

大小;最后,我们把自己的记录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再运用网络查找

到了更多资料,并将其抄写到各色材质材质上,然后将材质贴到了相

应地点旁边。 

这次绘制活动,使我们意识到了团队合作是多么重要,如果没有

每名组员的努力去画地图、搜集资料、美化和资料图片保存,我们也

不可能画出好的南模地图,也不可能写出好的讲稿和介绍;这次活动

也让我们更了解了我们学校的校史以及天平路的历史,我更是对“两

弹一星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 影像地图组: 

 项目构思和创作:基于手绘地图的草稿基础上,进行新的地图模

式的研究,根据驱动性分解问题:“地图是不是只能是平面”引发学

生思考。学生想到了运用“高德地图的实景 VR 软件”来制作一份有

语音导览的实景影像地图。 

 

 

 

 

 

 

项目学习感悟:六(1)班 方清玥(组长):在拍摄《回家路上

的歌王家》DV 的时候,我们组选择了从天平路行走,这是我每天上

学放学的回家路,以前觉得都是新村,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地

图课,我才知道,原来《夜来香》的作曲家黎锦光,他就是被誉为歌

王的作曲家。他的故居就在天平路 43 弄国泰新邨 4 号,我们每天

回家都会经过。我们尝试用录屏的方式,依托高德实景地图,自己配

音讲解的方式,制作的影像地图。 

 

(三) 数码地图组: 

15 

 

项目构思和创作:这是三大地图形式中选择最少的一种,对学生

软件运用的能力比较高。学生发挥能动性,通过集思广益,找到了学

校立体平面图,尤其是敬信楼的“人”型平面图,通过美术软件的再

加工,PS 图例,让地图更 3D 更直观。 

 

 

 

 

 

项目学习感悟:六(7)班 盛家怡(组长):本来以为地图课会

无聊 ,因为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六年级的地理中讲过的地图内容,但

是没想到“南模地图”这门课那么好玩。又可以行走,又可以听故事,

还可以用电脑来做地图,我不喜欢手绘,但是我喜欢用 PS ,那会让

我觉得有趣。 

七、项目意义: 

“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课程的大单元设计具有以下意义: 

1、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推动课后服务课程化 

《“南模地图”校史研学行走》的美术项目式学习的分组是基于

学生的自由选择,课后服务时间的有效排布,更是为走出校园提供了

时间和空间上的支持。这次深度学习的有效尝试,为学校课后服务课

程化提供了实践的依据。课后服务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尝试,只有重构

课程,不简单的以“增量改革”叠加课内课外,以此从整体规划进行

顶层设计,将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时间段设计好,整体融入学校整

体课程设计,抓住学科知识的获得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2、初高中衔接融于地图课程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

的学习经历。 

学生的成长经历需要有可持续性,校史一脉相承,从初中起始年

16 

 

级开始挖掘高中的校史,极其有意义,也激发学生向往高中求学的激

情。本项目是初高中衔接课程融于地图课程教学中,寻求在初中校史

与高中校史进行衔接;同时,与高中阶段专设的“衔接教学”相辅相

成,为学生提供更为切合其发展需要的学习经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

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为母校作一幅“自我介绍”激发爱校之情 

 “南模地图”分为几个部分,习得美术创作的学习方法,了解学

校历史,学校周边的历史,通过多元的艺术媒体表达地图设计,层层

相扣,循序渐进。课程伊始,由项目形式决定方法,学生们在课堂中

开始学习辨识方向、绘制地图、学习检索资料、创作艺术作品。作为

“南模地图”课程的基础,学生们在最初的课时中就需要掌握他们之

后课程中使用的学习工具及基本方法。之后的一节课时中,学生们接

触到了母校的校史渊源。梳理母校的发展,绘制校园内的地图,是在

为学生们培养对于母校的热爱,自我的认同,也是让学生们熟悉课程

实地记录的方式,为之后走出校园补充地图做准备。 

4、讲好回家路上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随后的课时中,学生们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文化场馆。要

把项目做实,就要将理论学习融入实践。“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往心里走。” 通过室外实地探访,室内课堂完善知识的方式去接触理

解校园周边的历史变化及背后的时代潮流,将他们“南模地图”的笔

触延展到校园之外,添上更多的地标建筑及注释。学生们在课时中去

过钱学森图书馆,最终在地图上标下钱学森图书馆地点的同时,学生

们注释的重点便落在钱学森的生平及他个人做出抉择背后对于国家

的责任。去过天平路,“南模地图”上标下他们在课程中知晓的天平

路上的文化名人,学生们心中关联了建筑与历史。“南模地图”作为

课程任务,始终提醒学生记录的方式,锻炼学生通过平日的观察,自

我的资料收集,从寻常街道上的建筑、路名、铭牌中看到历史中一个

17 

 

个活生生的人物及故事。由故事看精神,由知识看热忱。学生们经历

校外课程,将母校周边的街道写在纸上,画在图里,记在心上。 

5、立足美术本体的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南模地图行走课程是一门跨学科项目课程,涉及地理和物理知识,

它以“美术专任教师为主体,课程指导教师+职能教师共同研发”的

三联动的学习模式进行课程设计;它以校外科普基地为主要课程资源;

阶梯型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由扶到放的

学习过程;活动设计注重开放性、指导性和资源性的统一;教学内容

力求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中心,面向整个生活世界;教师提供方

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合作学习方式。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不是通过单一的知识传授习得,是通过在情境

中学习内化得到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是学校快速推进课堂

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通过南模地图课程“一起走、一起画、一起说、

一起做”的分享,挖掘学生的潜能。美术教育是发现并挖掘人的潜能

的过程,通过课程和平台的设计,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让学生在多

元化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新时代,本校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从思政课程到课程

思政,从南模地图年级全覆盖到课题实践开发,不断激发师生扎根中

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凝练中国智慧的使命担当。发挥课堂教学主

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构建思政教育与文化

知识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不断涵养学生家国情怀,作为生活和成

长在上海的中学生,应该了解上海故事,感悟城市精神。凝望这片土

地上的历史,努力学习,向卓越进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

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1.7.24 

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常生龙《核心素养与学习变革》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0.9 

4、(美)苏西 博斯《项目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沉静式学习体验》,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