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艺术
以学生为本,让艺术课程更多样化

以学生为本,让艺术课程更多样化

                     ——“双增”政策下新增艺多课程项目研发案例

 

任征然

   摘要:教育一直是国之重本,国家在不断的完善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宣扬更科学的教学理念。在“双增”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率先增设艺体多样化课程,这不仅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更是对学生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双增”;初中艺术学科多样化;服装美学课程设计

  

    20211026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发布“双减”带动体育美育“双增”,一为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二为增加体育和美育艺术方面课外培训时间和机会。

    纵观西方艺术史,“文艺复兴”似乎是这样的一个伟大时代——众多的大师、多样的才华、极致的水准!那时的不少艺术家,似乎都有一个特别的技能——“什么都会做的人”,而这些会做东西,几乎等同于“无所不能”。米开朗基罗在其时代背景下,又或许因内心对单一职业的担忧和不满足,因此在从事雕塑这项体力事业之余,还做裁缝,做建筑。当然,与其扎实的造型基础分不开,然他在透视学、解剖学、建筑学及生活研究中,也能举一反三,游刃有余,深入且有造诣。文艺三杰也无一例外,都善用艺术的立场和出发点去观察、研究和表现事物,对其他领域和现实生活有深入的研究并且造诣极深,而不是“只会画画”。

    学校美育最终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对自然社会的审美能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发展创造力且服务于生活。基于以上思考,在学校的艺术多样化课程项目选择中,开设了服装美学方向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将探究美的目光投向生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以求教育与时代发展同步。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对于专业不对口的我来说,服装美是从零开始的新学科。着眼于当下中小学的艺术课堂,中学服装设计类课程目前还是空白。因此,服装美学的课程研发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二学期美术书第四单元《绚丽多彩的服装》一课里,对于服装概念、构成要素、功能、面料、款式等等在整体上有了一个基础讲解,因场地材料的限制,无法在课上实现服装制作。我校艺术多样化课程有14个项目供全年级学生选择,一个项目仅有15-20人,学生可以更深入细致的学习一门感兴趣的艺术项目。研读了很多高校服装设计课程的设置后,我发现对于中学来说,过于专业的成人服设课程跨度久、制衣周期长、设备要求高等问题,一时课程研发陷入困境。

    在一次跟学生聊天中,发现现在中学生对于BJD娃娃很是风靡,对于娃衣制作也很是感兴趣。于是课程的教学内容我做了大胆的设想,称衣缩小版本的娃衣制作,既能够解决跨度久、周期长、设备高的问题,又能以学生为本,从兴趣出发,也不违背课程开设的初衷,可以说一举三得。

 

一、            调整教学目标,创新服装美教学方法

1、  确定课程目标,突破传统教学

    传统的服装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艺术课程,包括绘画、人体结构、色彩搭配、服装风格走台、服装材料辨别等。而我们的多样化课程设置为阶段性课程,一个年级半个学期六周的共计12个课时量,想要面面俱到的介绍整个服装设计涵盖的所有知识不现实。因此,在设置课程目标的时候,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主:通过一个主题服饰款式(例如:汉服、旗袍、洛可可服饰、礼服等)的制作学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量衣裁剪缝纫的技巧,娃衣服装的设计和制作工艺。

1)知识教学目标:了解主题服饰的发展演变、面料、风格。

                   ②了解服装制作工艺的注意事项。

                   ③掌握服装制作的要领、技巧。

(2)能力培养目标:①熟练掌握量衣裁布缝纫技巧。

                   ②能根据主题服饰的特色风格设计完成服装制作。

(3)思想教育目标:①培养学生刻苦耐心、踏实勤奋的学习、工作态度。

                   ②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③提升主题服饰的鉴赏及审美能力。       

2、  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内容

    在明确服装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后,想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应该要以学生为本,结合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我校第一次开设艺术多样化的实验年级是七年级,这一期12节课时,选择了较为简单易操作的礼服系列作为主题教学内容,课程结束后,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对于这个年纪的学生来说,总体评价是内容简单易掌握,挑战性较小,多数同学反映希望学习制造更难的洛可可系列服饰,另有部分学生希望能够学习汉服、旗袍等中国传统服饰。通过这次的教学尝试和调研,我把课程内容更改确定为一下两大模块以顺应接下来第二学期开设的七八两个年级的艺多课。

1)七年级服装美学基础知识与实践模块内容:洛可可服装的设计与制作。

    洛可可服饰的发展与风格特色。

    女四分人台量体裁衣及基础缝纫技巧。

    ③洛可可服饰的娃衣设计及制作。

1)八年级服装美学基础知识与实践模块内容:汉服的设计与制作。

    汉服的发展于风格特色。

    女四分人台制版裁衣及缝纫技巧。

    汉服的娃衣设计及制作。

   

二、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服装美学教学活动

1、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常规的美术课教学形式较为传统、单一,主要以教师教授模式为主。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略有欠缺,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不能主动的参与思考和探索。因此,在多样化服装美学的课堂上,项目式教学,可实验的教学方式更开放多样。例如:学生喜欢cosplay,是否可以把人设概念与服装设计所结合呢?再如,能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带入到精细动作示范的环节中来?基于以上思考,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如下个大胆尝试。

    ①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为自己的人台创设一个身份角色,学生或结合生活身份、或结合动漫角色、在或结合神话传说的人物等等天马行空,为自己的人台设定特别的角色,根据人台身份角色在大的主题风格内,结合色彩、面料、样式、进行个性化设计。

在多次教学实践中,缝纫技巧是学生较为难克服的一个环节,多种缝纫方式易混淆错乱。因此,拍摄学生自主示范演示的重难点技法,制作剪辑,利用微课反复强化制作过程中的技法。大大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在制衣过程中的返工次数,节省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时间。

服装美学课程不是单纯的美术学科,同时也是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文化大融合”。课上把服装美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