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课程教学研修中心 > 论文交流 > 中学 > 艺术
多样化教学背景下水彩绘画语言的审美培养

多样化教学背景下水彩绘画语言的审美培养

陈婧敭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摘 要

义务教育的美育课堂偏向普适性,很难兼顾学生参差。为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教学,我校分层教学模式便是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基于知识层面,水彩因为以水作为媒介,是初中阶段学生认识色彩,特别是间色、复色的重要工具与表现途径。为适应初中中段学生开展水彩课程,创作中“水”的表现与研究,以及技法的基本练习,都是着重培养和引导的课题,并最终使得学生形成水彩思维和对水彩语言的认知,以唤醒学生对于高级色彩的审美感知

关键词:色彩表现,多样化教学,水彩,绘画语言,学生

 

本课程以水彩为载体,意在帮助学生在与这一材料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色彩表达。同时,发觉学生潜力,以助力多维度评价学生,着力打造美育“第二课堂”,通过学生自主选课,将兴趣与特长相结合,系统深入的拆解并习得色彩能力,在深入实践中增强获得感,建立自信心。

1.  多样化课程之水彩画开发的背景与思路

初中学段教材内容庞杂,更多提供的是一种“菜单式”学习内容。考虑到学生专长和基础的不同,打造高质量教学便需要专项训练深入推动。继而,遵从个人发展倾向,多样化分层教学应运而生,既推动了学生对于艺术的自主选择,又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深入。基于《中小学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和《艺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色彩训练是“基础型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七年级第一学期《绘画色彩的表现》为例,本课中介绍了色彩构成的门类,但没有具体说如何使用及水彩作为绘画语言之一的优越性。由于缺乏持久的专项训练,七、八年级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和搭配相对较为薄弱,部分到初中高年级段色彩感依旧难以掌握。同时,学生也渴望通过水彩这一工具,对色彩的认知有所突破。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对这类知识的获取除了课外工具书,大多来源于网络的碎片信息,却鲜少有真正适合中学学段的知识串联。这时,专项课程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适于初中阶段水彩课程实施过程与方法

2.1从工具梳理到习惯培养

艺术语言的差异,有时就是从工具和材料开始的。其中,应用工具又细分为单独运用和综合辅助。水彩画兼具便捷性和透明性,要求的环境简单,由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就可以表达出非常不错的作品,适宜在短时间内作画。因而,选择水彩作为上色工具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也因为运用题材丰富,风格多变,确是适合学生学习色彩较理想的画种。而多样化选课制,也为主动参与,且已经积累了一定兴趣的学生创建了实践探究的渠道。本课程中材料的探究主要围绕固体颜料、水彩纸,及美纹胶带等辅助工具。实践操作中始终强调各工具间的协调和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在作画中学会理性思考与情感表达相辅相成。数周训练过程中养成勤于动手、耐心细致、有始有终的良好品质。

2.2水彩思维和语言的认知

色彩感知是整个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和阅读一样,学生感受水彩的魅力也是从教师在课堂展示大量优秀水彩作品开始,并在与其他画种的对比中突出水彩独特的绘画风格。如以水为媒介,学会观察如何利用水的流动,辨别和保留转瞬即逝的美感。与水彩画技法在用水用色和用笔方面相类似的传统中国画技法也可互为贯通,课程中可将具有中国画意境的画法融入到水彩画中,这样创作出来的水彩画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气韵和精神。此外,水彩画非常重视色彩与空间的塑造,讲究色彩的透明感,教师要将美的概念、美的技巧、美的创意教给学生,让学生能把心中美的感觉,用水彩画的方式表现出来。[1]

2.3水彩创作中“水”的表现与研究

局部与细节是教师在赏析阶段引导学生的重点,水彩中微妙的色彩衔接往往隐匿在自然的细节中。而真正驾驭水彩画,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素描基础和色彩知识外,关键且最难的便在于水分和时间的掌握与条件的观察方法。水彩落笔能产生出或清新、透明,或厚重等特点,都取决于水的作用。起步阶段,课程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认识水彩的色相和在水的稀释下所产生的深浅变化以及渗化时所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除了处理画笔控制之外,还要注意到漂亮的水彩纹理。这取决于使用的水量,纸张类型以及笔尖移动速度。

2.4技法的基本练习

水彩的另一大特点便是技法繁多,首先是基础技法练习:从一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到两种或以上颜色的渐变、调和,并注意用水与颜料的浓淡来产生轻快透明之感。[2]看似基础,但却是学生学习色彩最攻坚克难,需要反复试验的环节。表现上又分为干湿两大类:湿画法是在画纸的湿底子上着色或接色的技法,包括湿时接色、晕化、渲染湿时重叠等。使色与色之间相互渗化、逐渐过渡,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湿画法作业要求一气呵成,用笔果断迅速,色彩肯定,避免重复,接色的时间和水分的干湿要恰到好处,画出的效果要明快流畅,能充分体现水彩画的特点。此外,绘画主题上,课程弱化了造型,舍去塑造物象形体、空间关系,着重表现色彩的深浅和冷暖变化。在平衡趣味性和作品完整性后,选择风景画大类中“星空”这一主题,以兼顾表现多种技法,又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相当于一个半命题作文。学生采用平铺背景、刻画前景剪影及肌理覆盖的三段式手法,自由发挥尝试。背景采用常见于平铺天空、日落或柔和水面的湿画法,创建相邻同类色渐变。这种画法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无意间的流动,很适合自然的表达。当然其中的具体画法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尝试。在铺陈画面时鼓励学生大胆落笔,观察水分和时间助力色彩表现的条件。注意深浅和浓淡的变化以及多种颜色之间的渗化,以此尝试虚实感和光感。探索色彩与水分、色彩渐变、色彩交融等效果。

3.水彩课程实施的成效与分析

以湿画法塑造的大面积混色只是一个启迪,学生可以以此类推在变换色调的基础之上转换想要表达的主题。感受和体验水彩色调形成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审美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在颜色开始变干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不同的变化。在水色交融时,我们对颜料的变化无法控制,这是水彩神奇的地方,它的变化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旦颜色完全干燥,会发现它已经发生了变化。甚至颜色在干燥后与肉眼所见的固体颜料呈现色差,这些都是正常的。前景中的剪影以干画法层层加深表现:倾斜平涂,色块之间避免渗化。待干后再罩上暗部色彩,层层薄涂,深入刻画,逐渐达到色彩与形体造型完美的效果。而锦上添花的肌理表现,是对材料的综合运用,更加协调每位同学自身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最后整体观察,调整画面。

4.复杂色彩间的运用与审美感知

水彩画在中学美育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让他们对美术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现今艺术观念性较强的环境下,绘画材料区分界限逐渐模糊,水彩和水溶性材料经常会有重叠,和其他材料也会时常结合,水彩更多的凸显它的材料属性而非一种艺术独立门类的视角。对于水彩画而言,艺术性,也就是最能表达作品灵动的部分是更值得学生鉴赏的。在学生一次次实践中,他们多少都感知到水作为重要媒介对于水彩画中色彩的随机性和肌理性表现。同时,回归到艺术本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也是尤其重要的,水彩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和载体,也是他们释放天性,用绘画工具将自己内心里的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的途径之一。这就更进一步触发了艺术创作这一按钮,在这过程中,老师也应该鼓励他们敢于尝试,用好技法再跳出技法,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象。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发掘天赋,让想象空间更加绚丽多彩。



参 考 文 献

[1]汤培凤.水色徜徉——论初中水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2020,14

[2]赵峰.挑战与机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水彩画教学[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