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谈茵
摘要:本研究以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为对象,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提升课程质量方面的作用与策略。通过对学生学情、教学资源、课程实施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当前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课程目标定位模糊、内容陈旧单一、实施过程粗放、师资队伍大数据素养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排球校本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为促进学生排球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大数据;初中排球;校本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大数据技术为教育决策、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大数据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排球作为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其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技能水平和学习需求。然而,当前排球校本课程开发仍面临诸多问题,如课程目标不明确、内容陈旧、教学过程缺乏精细化管理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发展。因此,引入大数据技术,优化排球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一、大数据对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
(一)精准把握学生学情,优化课程目标设定
大数据能全面搜集学生排球学习时的各种数据,身体素质,技术掌握情况,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等,通过对这些数据加以分析,教师就能精确把握学生的学情,从而改良课程目标的设定,譬如说,通过对学生在排球技能测试中的数据展开分析,教师会察觉到学生在发球,垫球,扣球等技术动作方面的薄弱之处,于是把课程目标设定成“提高学生排球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分层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里找到合适自身的发展[1]。
(二)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程内容质量
大数据给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供应了诸多教学资源,一方面,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不少排球教学视频,技术讲解,比赛案例之类的东西,这些资源可充实课程内容,让教学变得越发生动有趣,把经典排球比赛的精彩片段融入课程,让学生剖析战术运用和团队配合,优化学生的实战意识和战术领悟水平,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可助力教师整合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优秀的教学经验,防止课程内容出现重复和单调,改善课程内容的总体品质。
(三)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评估
传统的排球教学评价往往只看重学生的比赛成绩和技术动作是否完成,缺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团队合作能力,革新思维等方面的全面评价,大数据应用可以更新教学评价方法,做到多种评价,比如利用智能设备搜集学生在排球练习时的数据,运动轨迹,击球力量,移动速度等等,再加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合作状况,学习态度等多方面数据,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报告,这样的多种评价方法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给老师给予更科学的回馈,帮老师尽快调整教学策略[2]。
二、当前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缺乏大数据指导
对本校初中三个年级共600名学生以及15名体育教师进行调研,调研发现,教师在进行排球校本课程目标设置时,80%的教师都是倾向于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目标设置,较少利用大数据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课程目标仅表述为“掌握排球基础技能”,分层设置较少。在实际教学中,经过测试发现,七年级有58%的学生由于基础不牢固,难以做到连贯完成基础垫球动作,而八年级有23%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成绩很快就达到了基础技能水平,因为没有更高阶的训练内容而产生兴趣下降,导致课程目标达成度仅为43%。
(二)课程内容陈旧单一,与大数据融合不足
本校排球校本课程内容近五年更新内容较少,依旧是以教材中的发球、垫球、传球基础教学为主,缺少对现代排球战术、国际赛事案例等前沿内容的引入。通过调查500份学生问卷发现,有7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学校虽然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资源平台账号,但是由于没有利用大数据筛选资源,教师只能随机选择少量视频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为65%,课程进步空间大。
(三)课程实施过程粗放,大数据应用水平低
课程实施环节,本校只有12%的排球课堂会用运动手环之类的设备来收集学生的运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并没有被深入分析或者加以利用,根据课堂观察统计显示,90%的课堂还是沿用“示范-练习-纠错”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师主要依靠眼睛观察以及凭借自身经验去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扣球练习当中,教师无法凭借数据准确掌握学生的扣球力量,起跳高度这些关键指标,所以有40%的学生因为动作不够标准而引发比赛实战能力不足之类的问题,使得训练成效较低,教学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四)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大数据素养欠缺
针对本校15名体育教师展开调查,只有7人参加过短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没有教师接受过大数据相关培训。在课程开发上,75%的教师表示不擅长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学情、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评价上,80%的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技能测试、考勤评分方式。比如在设计新的校本课程方案时,由于教师缺乏大数据分析能力,无法整合学生以往的体能测试数据和技能测评成绩,导致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三、大数据支持下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基于大数据精准定位课程目标,构建科学目标体系
1.建立学生学情数据库
学校应该安排教师采用信息化手段,针对每一个参与排球校本课程的学生创建专门的学情数据库,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能测试数据(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等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排球技能基础数据(垫球、传球、发球等动作的初始水平评估),学习态度与兴趣数据(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搜集)等诸多方面。比如,在学期开始时对所有学生展开全面的体能测试和排球技能评定,把各项测试结果精确地填入数据库,从而给之后的课程目标设定形成稳固的数据根基。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分层目标定位方法
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比如聚类分析、决策树算法等对学情数据库里的数据展开深度挖掘,按照分析得到的结果把学生划分成不同层级和类别,体能优势型、技能基础型、兴趣浓厚型等等,针对各个层次和类型的学生成就不同的课程目标,对于体能优势型学生而言,在已掌握基本排球技能的前提之下,进一步提高比赛时的战术运用水平以及团队配合能力,力争在市级排球比赛里取得好的成绩,技能基础型学生主要加强基本技能的稳定性和规范性,要求他们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熟练地做好垫球,传球,发球这些基本动作,并且在简单的比赛中合理使用,在兴趣浓厚型学生这里除了技能方面的提高之外,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排球文化方面的研究活动,赛事组织策划之类的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构建目标动态调整机制
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与反馈意见,每月开展一次小规模的排球技能测试,记录学生的进步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认知与感受,利用大数据模型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与合理性,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某个目标上提前达成或者存在较大困难,及时调整目标难度与进度,如果某层次的学生在扣球技术学习方面进步较快,可以适当提高扣球速度、力量以及落点精度的要求;如果学生在防守技术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可以增加防守技术的训练课时,调整教学目标,将目标调整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二)借助大数据丰富课程内容,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1.融合网络优质资源与校本特色内容
借助大数据搜索引擎以及数据分析工具,从网上筛选出适合本校学生年龄、兴趣和技能水平的优质排球教学资源,诸如专业的教学视频,有趣的动画演示,精彩的比赛集锦等等,还要深入探究本校的“男篮女排”特色、排球文化根基和地域特色,把这些元素融合到课程当中,如果本校所在地区有着著名排球运动员或者优良的排球传统队伍,就可以设置“本地排球名人故事”“本校排球历史回顾”之类的特色课程板块,让学生知晓排球运动在当地是如何流传并发展的,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排球运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开发个性化课程模块
依据大数据分析学生对各类排球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倾向,开发出多种个性化的课程模块,像从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搜索记录,线上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等数据中找出一些学生对排球战术分析感兴趣,就设置“排球战术策略解析”课程模块,细致讲述不同战术的适用场合,执行要点以及变化形式,针对那些喜欢排球比赛规则研究的学生,设立“排球竞赛规则深度解读”课程模块,联系实际比赛案例,深入探究规则的运用及其变化,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挑选课程模块展开学习,做到个性化发展。
3.创新课程内容呈现形式
采用大数据技术改善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比如采用虚拟现实(VR)技术塑造真实的排球比赛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里开展实战练习,体会比赛时的紧张气氛和战术运用,凭借增强现实(AR)技术,把排球技术动作用三维动画形式叠加到实际场景当中,让学生更直观地观看并领悟动作要点,开发互动式的在线学习平台,设置排球知识问答,技能挑战游戏之类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
(三)运用大数据优化课程实施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喜欢团队合作的学生,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开展排球战术研讨活动、模拟比赛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高清的教学视频、精彩的比赛画面等,直观展示排球技术、战术等内容;对于喜欢听觉学习的学生,通过讲解、音频示范等方式传授知识,例如在讲解排球战术时,播放专业比赛视频,并配合语音讲解,分析战术的运用时机和效果,让学生从不同感官角度理解知识。
2.实施精准教学与个性化辅导
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和运动传感器,即时搜集学生在课堂练习期间的运动数据,包含运动轨迹,速度,力量,心率等,依靠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的运动表现展开即时评判,尽早察觉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乏之处,若发觉学生在做扣球动作的时候,挥臂速度比较慢,就会立刻生成专门的改善提议,比如加大挥臂力量锻炼强度,改变挥臂动作节奏等,然后及时回馈给学生和教师,教师按照数据分析所得的结果,给予学生精准的个别化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问题实施有的放矢的引导和训练[4]。
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采用大数据技术来创建多种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考虑,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技能测试成绩,还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等),学习态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进步幅度等数据加入到评价体系当中,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线上学习平台统计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和质量,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技能测试成绩变化趋势,按照各项数据的权重算出学生的综合评价得分,全面,客观地显示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要把评价结果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让学生知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为之后的学习给予参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大数据素养
1.开展大数据技术专项培训
学校要定期安排排球任课教师去参加大数据技术专门的培训,邀请大数据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来上课,培训的内容涵盖大数据的基础知识,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比如Excel高级功能,SPSS,Python等,还要包含数据可视化的技术等等,采用理论讲述,实例剖析以及实际操作相融合的方式来教授这些知识,帮助教师学会大数据分析的基本办法和技能,就拿Excel来说,在培训的时候,教师可以学习怎样利用它把学生的排球技能测试数据整理好并加以分析,怎么用SPSS来做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走向。
2.组织排球专业知识更新培训
促使教师参与排球方面的专门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教练员培训课程,尽快掌握排球运动的最新发展动向,新的规则,新的技术和新的训练手段,学校可与当地的体育部门,高校体育学院等单位合作,聘请知名的排球教练员,专家到校讲学并指导教学,比如定期安排教师参加省市级或者全国范围内的排球教学研讨会,让教师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开阔眼界[5]。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剖析本校初中排球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证实大数据技术在优化课程目标、丰富内容、精准教学及提升师资素养方面的显著价值。基于大数据的开发策略有效解决了课程开发中的现存问题,为课程质量提升提供了科学路径。未来,学校应持续深化大数据应用,完善课程开发机制,推动教师团队不断创新实践。期待更多学校参与大数据与校本课程融合探索,共同构建更优质、个性化的初中排球校本课程体系,助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鑫,桂春燕.微视频辅助教学法在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07):54-58.
[2]杨春卉,刘忠宣,付塞北.立德树人视域下排球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3,13(32):65-68.
[3]胡宇弘,闫艾萍,王彤,等.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在排球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23,44(05):86-92.
[4]唐庆,王艾佳,田森文,等.基于新课标下的初中排球“大单元”教学实践路径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10):172-174+250.
[5]李佳.排球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分析[J].新体育,2023,(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