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 英语
小学英语:实践校际联动,推进校本教研

实践校际联动,推进校本教研

田林小学 傅璇明

我今天仅以高安路一小、田林小学两所学校英语教研组代表的身份,就我们本学期刚刚举行的校际联动教研中点滴体会与大家作个汇报。

要问我们两所学校何以能联动在一起,有三个原因:首先我们两个学校的教研大组长都是今年负责区三年级新教材中心组的成员。其次,两个学校之间有所差异:高安路一小是一所众所周知的大型公办学校,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校人才济济,还有着如像局学科带头人:袁赟老师、区骨干教师陈彦燕等知名度较高的年轻教师,还有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特别是这几年他们参加徐汇区英语重点学科建设,进步飞跃,整体的教研组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田林小学则是一所普通的小型公办学校,教师只有4位她们分别承担了全校15个班的教学任务,基本上一个人承包一个年级,其中有老师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和兼职其他学科,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老的格局,在一所学校内够不成群体合作学习,使学校教师队伍的教研能力呈不进持平的现状,同伴间横向互助囿于同水平重复。再有,近来我们又遇到了新的困惑,二期课改的推进,新教材的实施,教师原有的教学理念、方法必须要改变。因此,对教师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刻不容缓。而我这个大组长;凭一己之力也艰难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在此,结合本次三年级新教材分析的解读与处理的这一活动平台,让我们两个有着各自特点的教研组联合在一起,提出了“校际联动、开发校本教研资源”的设想。

一、“校际联动,开发校本培训资源”实践尝试

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首先两个组长成了当然的联系人,负责统筹安排整个校际联动活动的过程,处理纵向和横向的各种关系,并制订出具体活动的方案。本学期开学的第二周,两校的联系人在高安路一小向教研员陈一明老师提出了设想,并且得到了老师大力的支持和建议。接着我们又拟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就这样两校的联动开始了。高一小学以集体的团队形式在大组长袁赟得带领下认真地开始备课,田林小学在大组长傅璇明的带领下,进行了学习,探究,思考,我们各自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对策来教研的形式,开展我们两校的校本教研活动。

第一阶段: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确立课题

首先从教材的理解,到教材的处理为综合目标,为切入口。我们两校的教研组集体探讨,共同备课,制定教学内容,设立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阶段:整理教材,处理教材,尝试课堂教学。

高一小学的年轻教师陈弘,在接到这个任务后,不顾平时在学校担任大队辅导员的繁忙工作,利用下班的时间,认真备课,积极与教研组的其他各位老师整理教材,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处理好适合自己的教材。(看,本堂的教学媒体多么漂亮,使我们大家的眼前一亮,整个教学的媒体,好比一个世博场馆的介绍)

第三阶段:经验交流、总结反思。

这次活动是整体校际活动的阶段小结。要求每位教师作好个人反思小结、教研组作好集体阶段总结,部署下阶段的活动设想。通过两校教研组的共同探讨,集体备课,分析教材,处理教材,使教师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效果。

二、三年级新教材二度开发及教学设计的处理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教师该如何恰当使用教材,使我们的英语课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呢?我在对新教材的使用中觉得:教师应多角度钻研教材,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适度地二度开发,要尽可能地由教材的“复制者”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整体设计教学,加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今天陈弘老师的这堂课就是最好的一个展示。

1、教材是用于组织教学的语料和范本,课堂教学基本都使用固定的教材。但在客观上存在许多不足。相对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和开发一些时事主题。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等。陈宏老师的这堂课利用世博会这个契机,搭准时代的脉搏,在媒体上尽善尽美地展示出各个国家的展馆,从展馆引出所要教学的形状,让我们在学习英语各种形状的同时又接触了解各个国家的世博展馆,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科德育的无痕渗透吗?

2、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统一编写的,而不同学校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需要教师尊重个体差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像我们高安路一小的学生可以拓展许多课外的有关于形状类的单词如:oval (椭圆形)等等。而对于一般的学校我们要求只要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circle(圆形)、square(正方形)triangle(三角形)star(星形)、以及rectangle(长方形)

3、《小学牛津英语》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思路,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多元智能性。我们在这堂课上也看到了,陈弘老师在最后的输出环节,利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设计物品,使用今天所教的句型….is like….来介绍展馆,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评议,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小学牛津英语》要求学生在“以言行事”(Do things with words)的语言行为过程中逐渐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陈宏老师在整个媒体的选取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以世博为主题,展观为串联线,海宝为插图,正好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的媒体资源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模仿,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是整堂课充满情趣,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5、课堂教学要走向卓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二度开发是必经之路;而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达到一定高的程度之后,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教师必须面对和碰到的问题。许多教师由于缺少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出现主题、话题随意性大;文本偏多、偏难、偏杂;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误以为学生理解了英语就是学生会运用英语,出现学生懂语言知识,但不会用语言知识的现象。

我们进行英语教材二度开发其实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基础、生活实际、兴趣爱好、实际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已经掌握的有关图形的词汇circle, star, 以及I have … How many …?等句型。从学校开展的“迎世博”系列活动中受到启发,将世博会中最亮眼的建筑——各类世博场馆作为语言训练的切入口,联系形状和建筑的关系,于是就有了“参观世博园,发现我们身边的神奇图形”的教学主题。

围绕 “The shapes of the pavilions”这个话题,以新加坡馆、日本馆、中国馆、新西兰馆等几个国家馆的建筑造型特点,从本课语言学习的目标出发,进行了4段文本再构,突出形状词汇和It’s like …句型;文本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力求语言能力的适切度。

出于对语言目的任务驱动的考虑,陈宏老师对语篇的呈现方式作了多种设计,有先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听文本录音,在回答问题之后,学生也就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句意的能力。通过填入几个关键词,要求学生在反复默读过程中,理解句意,揣测词义,提升对语篇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本堂课Post-task活动,教师要求学生用各式形状拼图,拼出自己想象中的物品。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递进的语句训练活动,有机械性训练为主的儿歌诵读、歌曲配唱、数图形等不同形式。在意义性操练环节中,教师设计了手势演示图形、填字游戏、PK竞赛等活动形式,在调动学生参与激情、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学生语言活动从词向句过渡,同时加强核心句型It’s like…的语用训练。 语言必须在真实自然的、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只有把学生真实的生活作为教学背景,进行主题式、话题式、情景式教学,学生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英语。因此主题内容是创设语境的基础。

总之:教材二度开发是载体,整体教学设计是手段。不管开发什么载体,利用什么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服务的。因此始终以学生为主来进行一切的教学活动。

三、我们的体会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们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就今天陈宏老师的这一堂课来说,我们关注的是词汇教学:对普通学校来说只要求掌握的本单元的核心单词:circle. square, triangle, rectangle, star, oval.而对一些学生情况较好的学校可以适当拓展其他一些单词,如:diamond 即使有学生不能马上接受,掌握,也无妨大碍。在区别单词squarerectangle 这两个单词时,我们年轻的老师利用了各种手势来演示各种形状,对于那些协调能力较差的学生一时不能展示老师也不必要强求,只要能象征的比划就可以。教师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有利于自己的形式进行比较,如从字形上,读音上直接的比较。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研究是我们提高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两个教研组听试教的时候,我们发现在输出的环节的贴贴画画的环节中,学生由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找图形上面,浪费了很多课堂的时间,我们学校的季新六老师提出是否能直接把剪好的图形在放在桌子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减少了很多时间,把这些时间利用在语言的操练上,时间更加的充裕。老师欣然地接受,加以改进。

3.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创设真实情境。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合理安排与设计学习任务,使语音、词汇、语法有机结合,听、说、读、写在交叉训练中掌握,以实现学生能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创设真实的情景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

4.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定教,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堂课最后的布置作业,我们可以联想到分层布置作业:最为普通的学生是抄写单词、句型,对于我们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对话,对于有提升空间的学生我们可以继续我们上课的内容,把它写下来当作一篇作文。

同样的教材,当然可以有不同的教师的要求。

最后我认为:校际联合教研活动有利于资源共享,教材的开发,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以这次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展示活动为契机,加强研究,争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