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排球专项化教学实践研究
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 陆惠芳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排球专项化教学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单元作为落实专项化教学的重要载体,是链接核心素养落地课堂的重要桥梁。因此,本研究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排球专项化教学,以高二年级“排球的垫、传、扣单元组合技术及运用”单元实践为切入点,通过素养目标的制定、结构化内容的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多元化评价,有效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研究表明,核心素养导向的排球单元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排球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和良好体育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排球;专项化;教学实践;单元
一、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全面发展。随着双新改革的持续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排球专项化教学作为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系统化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排球的运动技能,还能让学生懂得比赛规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队协作、竞争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高中排球教学仍存在技术教学碎片化,将垫球、传球、扣球等技术拆分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在实战中灵活运用,过度强调动作标准化,忽视战术思维、团队协作等素养培育;评价方式单一,以终结性技能考核为主,缺乏对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的过程性评价。因此,根据学情和内容,从落实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选择高二年级排球垫、传、扣单元组合及运用,以“教会、勤练、常赛”教育理念,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构建“目标—内容—评价”一体化的排球单元教学,提高学生垫传扣组合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各项基本技术间组合衔接和相互配合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的意义
2.1 核心素养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机整体。运动能力体现了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展现出的综合能力,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所展现出的运动技能、体能、专项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在排球运动情境下,具体表现为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等,同时,学生需熟练掌握排球的各项基本技术,如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等,并能在比赛场景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展现出较强的战术意识和比赛应对能力。健康行为包括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和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反映了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学生的品德塑造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2.2 单元教学的价值
2.2.1 素养培养效能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单一课时、碎片化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认知和熟练的运用能力。而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依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制定明确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系统规划教学,将垫球、传球、扣球、发球、拦网等技术以及相关战术知识,整合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中。如在排球单元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排球的垫球、传球、扣球等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在排球运动中的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这种深化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学方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核心目标高效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将排球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整合,通过长时间、系统性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结构,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内容的碎片化,结构化教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来精心规划单元,使学生掌握垫、传、扣组合技术并灵活运用于比赛情境。
2.2.2 教学方式改革突破
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教师依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学情境,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巩固、强化动作技能学习。注重在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等,创设排球比赛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和战术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
2.2.3 教学组织有优势
从聚焦“单个技术的教”转向聚焦“完整项目的学”,可以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可采用“五一配备”“四二配备”等战术队形,强化学生的位置感和跑位意识;分组比较灵活(2V2、3V3 6V6),适应不同的教学阶段、小场地练习,学生可增加接触球的机会,提升技术的熟练程度,也可采用分层教学,按学生水平分组(基础组和提高组)确保个性化指导,同时通过轮换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位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亦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讨论战术等,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每个学生在排球基础、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排球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这些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如战术配合的学习和复杂技术动作的提升;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侧重于注重基础技能的掌握、基础技术的巩固和兴趣的培养。这种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每个学生在排球单元教学中都能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对排球运动的喜爱,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排球“垫、传、扣组合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实践
3.1单元主题概述
本单元出自《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必修选学球类运动,主要有垫球、传球和扣球技术组成。垫球在比赛中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也可以用来组织进攻;传球是连接防守与进攻的桥梁,也是比赛中二传技术的基础;扣球是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手段。结合我校学生从初中起开始学习排球,有一定的排球基础,而且学生经历高中第一单元“发垫传组合”的学习,掌握了正面上手发球、垫球,接发球等基本技术,并且能积极主动参与排球练习,但对于扣球技术与垫、传技术之间的串联应用还有待提高。根据排球知识技术的关联,构建了第二单元“垫传扣组合技术及运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正面上手扣球和垫、传、扣技术的串联与运用,重点掌握正确的垫传扣基本技术,难点是组合技术的合理运用。通过创设情境和探究学习,了解并学习女排精神,激发学生学练排球的兴趣,在小组探究和比赛中掌握垫球、传球和扣球组合技术,在学练和比赛中勤学苦练,顽强拼搏,能够运用所学技术参与比赛,有应对场上变化的能力,并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3.2素养目标制定
素养目标的制定要紧紧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再到活动目标。运动能力方面目标包涵运动认知、基本技术、技战术、体能、比赛和欣赏等内容,健康行为包括健康知识、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等内容,体育品德包含了尊重裁判、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勇敢顽强和团队合作精神、诚信和正确胜负观等等。通过学习条件、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方式呈现,如排球“垫、传、扣组合技术及运用”单元目标,运动能力设计为通过4号位的扣球、抛扣、传扣、垫传扣串联等练习,掌握了正面的扣球的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击球手型的动作要领,提高垫传扣的成功率,并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垫、传、扣串联技术,提高实战能力,胜任裁判,学会欣赏与评价;健康行为设计为理解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小组学练中善于沟通与合作,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体育品德设计为通过形式多样的组合及比赛,发扬女排精神,养成诚信、遵守规则,顽强拼搏的精神,有正确的胜负观,具有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将排球运动中养成的良好品德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3.3单元学习内容
排球中的垫、传、扣是三项核心基本技术,其组合运用是比赛中攻防转换的关键环节。作为一名排球专项化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高二学生的学情,制定了高二年级排球垫、传、扣组合技术及运用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目标导向的内容设计体现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关联性和层次性,本单元主要围绕“垫传扣组合技术与运用”技战术展开。学生能掌握排球的垫球、传球、扣球基本技术及垫、传、扣串联技术,在比赛中灵活运用。 具体如下表所示
高二年级排球垫、传、扣组合技术及运用单元学习内容
内容名称 | 教学内容列举 | 教学关注点 |
1、垫球/传球 | ◇ 正面双手垫球 ◇ 正面双手传球 ◇ 两人对垫/两人对传 | ◎正对来球,两臂伸直,夹紧,提肩,身体协调用力 ◎正对来球,双手自然抬起,置于胸前,击球点在额前上方一球处,蹬地、伸臂,指腕协调用力 |
2、扣球 | ◇ 正面扣球(4号位) | ◎技术动作和挥臂路线 ◎击球点和起跳时机 |
3、垫传球串联 | ◇ 跑动垫、传球 ◇ 垫球组织网前传球 | ◎传球手型和击球位置 ◎准确判断、快速移动动 ◎培养团结合作的体育品德 |
4、传扣球串联 | ◇一抛一扣 ◇一垫一扣 ◇一抛一传一扣 ◇扣球比赛 | ◎技术动作和挥臂路线 ◎击球点和起跳时机正确 |
5、传垫扣组合:垫球组织4号位进攻 | ◇一抛一传一扣(4号位扣球) ◇一垫一传一扣(4号位扣球) ◇自垫传扣 ◇抛垫传扣 | ◎准确判断、快速移动、协调用力、击球点准确 ◎扣球助跑时机正确 ◎垫传扣连贯 |
6、传垫扣组合:垫球组织3号位进攻 | ◇ 一抛一传一扣(3号位扣球) ◇一垫一传一扣(3号位扣球) ◇抛垫传扣 ◇隔网抛垫传扣 | ◎准确判断、快速移动、协调用力、击球点准确 ◎扣球助跑时机正确 ◎垫传扣连贯 |
7、传垫扣组合:垫球组织2号位进攻 | ◇ 一抛一传一扣(2号位扣球) ◇一垫一传一扣(2号位扣球) ◇抛垫传扣 ◇隔网抛垫传扣 | ◎准确判断、快速移动、协调用力、击球点准确 ◎扣球助跑时机正确 ◎垫传扣连贯 |
8、传垫扣组合:综合运用 | ◇ 6V6实战运用 | ◎在实战中合理运用垫传扣技术 |
3.4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从“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将教师的示范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问题和结合学生的学练情况为导向,构建了“如何提高垫传扣组合技术及运用能力?”的关键问题,利用教学课件和大屏幕,将垫传扣技术动作分解、慢动作回放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同时通过观看视频创设比赛情境,将所学的垫传扣技术融入到排球实践中。采用双人、三人和多人的小组学习形式,进行正面扣球、传扣、垫传扣练习,复习巩固后,继而提出“如何提高并运用扣球技术?”和“如何在实战中运用垫传扣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并组织学生参加6V6的比赛,将排球垫传扣技术运用与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同时对排球规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5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为了解决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单调、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反馈和发展功能,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主,适当融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构建主题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多元的评价体系使得学业质量水平提高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二排球垫传扣大单元教学当中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技术表现、战术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表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并以定量评价、单元终结性评价、单元过程性评价模式展开。具体如下表所示
(1)定量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在练习中运用评价表进行自评,根据评价表反馈,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示范指导。如表1
表1高二排球正面扣球定量评价表(每次扣10球)
()中学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 测试项目 | 测试时间 | ||
高二年级 | 排球正面扣球 |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及标准 | 成绩/ 等第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有待提高 | ||||
扣球定量评价(60%) | 四号位扣固定球 | 8球及以上 | 6球 | 4球 | 4球以下 | ||
四号位扣抛球 | 8球及以上 | 6球 | 4球 | 4球以下 | |||
评价内容 | 评价等级及标准 | 成绩/ 等第 | |||||
优秀 | 良好 | 合格 | 有待提高 | ||||
正面扣球技术评定 | ① 扣球时能做到起跳时机合理与找准击球点 ② 扣球部位准确 ③ 技术动作做到协调连贯,能够熟练地进行4号位扣固定球或扣抛球
| ① 扣球时能基本做到起跳时机合理与找准击球点 ② 扣球部位准确 ③ 技术动作做到协调连贯,能够连地进行4号位扣固定球或扣抛球 | 扣球动作基本正确,基本能够进行4 号位扣固定球或扣抛球 | 不能完成连续垫球 | |||
(2)单元终结性评价
在终结性评价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可采用分层教学。围绕垫传扣组合运用的主题,结合学生三项基本技术的表现和战术运用的情况,以及与同伴之间的配合程度和投入态度,按照优秀、良好、合格以及有待提高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2 高二排球单元终结性评价表
班级: | 姓名: | 评价者: | 日期: | 评价主体 | ||
单元主题 | 高二年级排球——垫传扣组合运用 | 自评 | 互评 | 师评 | ||
等级评级 | 评价标准 | |||||
优秀 86分-100分 | 熟练掌握垫球、传球和扣球技术,能合理运用进攻战术到6V6的比赛情境中,能够熟练、灵活运用垫传扣组合技术,进攻得分率高。同伴间配合默契;学练积极投入,合作学习能力强。 | |||||
良好 76分-85分 | 基本掌握垫球、传球和扣球技术,能够较为合理运用进攻战术到6V6的比赛情境中,进攻得分率较高,能够运用发垫传扣组合技术,同伴间能主动沟通;学练积极较高,合作学习能力较强。 | |||||
合格 60分-75分 | 能完成垫球、传球和扣球技术,能够运用部分组合技术在6V6的比赛情境中,进攻得分率一般,同伴间能有交流;学练积极一般,合作学习能力一般。 | |||||
有待提高 60分以下 | 不能完成垫球、传球和扣球技术,不能运用部分组合技术在6V6的比赛情境中,同伴间无交流;学练积极较差,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
(3)单元过程性评价
为了关注团队中每个学生,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内容,在运动能力中,考察学生对技术组合串联的运用能力。在健康行为中,考察学生能否调节情绪,并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防护意识,能够与教师和同学讨论分析自己的不足,并找到适合自身的针对性训练方法。在体育品德中,将女排精神融入评估标准,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克服困难、尊重比赛,是否拥有正确的胜负观和社会责任感,并能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通过比赛后的技能和战术评定,给出学生的综合评分,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3高二排球单元过程性评价表
评价对象 | 评价者 | 评价结果 | ||||
评价维度 | 核心要素 | 观测点 | 评价标准 | 评价方法自评或互评 | ||
运动能力 | 运动认知 | 认知思维 | 能够准确说出垫球、传球、扣球的动作技术关键点 ,掌握环节衔接的技巧。 | ★★★★★ | ||
技战术运用 | 合理运用 | 能够在练习和实战比赛中合理运用垫传扣技术。 | ★★★★★ | |||
体能发展 | 体验融通 | 学会结合传扣组合、垫传扣组合进行体能练习的方法。 | ★★★★★ | |||
评价欣赏 | 交流评论 | 在学练与比赛中能用排球术语进行交流并对同伴进行自评和互评。 | ★★★★★ | |||
健康行为 | 锻炼习惯 | 规律运动 | 养成规律地运动习惯,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锻炼。 | ★★★★★ | ||
情绪调控 | 比赛情绪 | 在比赛中面对连续得分或失分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参与比赛。 | ★★★★★ | |||
环境适应 | 环境适应 | 能够适应单人、双人、多人、比赛等学练情境和环境。 | ★★★★★ | |||
体育品德 | 体育精神 | 勇敢顽强 | 在练习与比赛过程中,勇于挑战自我,顽强拼搏。 | ★★★★★ | ||
体育道德 | 遵守规则 | 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和对手,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诚信比赛的态度。 | ★★★★★ | |||
体育品格 | 社会责任感 | 普及排球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排球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 ★★★★★ |
四、结论
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排球垫、传、扣单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生能系统掌握排球知识与技能,在品德修养方面得以升华,实现体育教育的多元价值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2. 单元教学通过整合技术、战术与素养目标,将“学、练、赛、评”四个环节紧密相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境化、结构化和比赛化的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垫传扣组合在实战中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各项基本技术、各项技术组合衔接和相互配合的意识,在学练赛中学会欣赏与评价。
3、更新了教师对核心素养和单元教学的理念,强化教师对单元的理解,更能合理安排排球教学课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融合信息技术及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工具来实施单元教学,因材施教并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天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排球专项化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教学,2020,(19):7-8.
[2]焦德宇,杨崇保,万桂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排球教学计划设计[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5):76-78.
[3]谢永生.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排球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高考,2019,(16):196.
[4]庄晓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排球教学探究[J].高考,2024(29):174-176.
[5] 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6] 教育部. 普通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7] 于素梅. 从“课时教学”到“单元教学”:体育教学的转型突破[J]. 体育学刊,2021,28(02):1-6.
[8]季浏. 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设计[J]. 体育教学, 2021.
[9]梁乐天 李千里.上海市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7月第3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