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有着专业发展的自觉,在学校心理教师角色上表现出来的是同样的发展追求,就是教师为了实现自我和学生的发展,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情感和专业意念的一系列行动。[1]教师们所接受的师范教育、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能够帮助提升相关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但核心推动教师不断进步的还有专业态度、专业情感等一系列内在个体的因素。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资深教师,在这里想用三个关键词“尝试、觉察、对话”来和各位学校心理教师伙伴们探讨我们所处职业角色上可以思考和关注的方面。
第一,希望在工作中积极尝试,不断迎接挑战。
接纳生活的挑战,努力尝试去做好,是很多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成绩的老师拥有的态度。作为学校心理教师,积极尝试各种可能,尝试深入参与学校工作,不要囿于一些刻板的工作角色范围,而是在新挑战体验的过程中跳出原有角色,站在学校整体角度去看待心理工作在学校建设乃至在整个教育中的作用,这些尝试的过程,会对我们的身心进行一个滋养,是我们在整个心理工作中可以坚持的事情。
同时,不断尝试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知道学生是变化发展的,作为心理教师更需要不断与时代共同发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思考和关注的变化发展。还有不断学习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在每一次学习的过程当中,你会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思考的突然间灵感的闪耀。
第二,提升工作中的觉察力,保持心灵的敏感度。
觉察,不仅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上希望培养学生的内容,更是心理教师应具有的核心工作素养。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保持一种觉察,接纳我们感知到的并关注与思考。首先,是对工作中浮现的思维想法的觉察,比如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安排、我以前做学生的时候怎么没有这样的事……等等,不要因为这些奇奇怪怪的念头产生,而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恰恰是你的敏锐觉察力的体现,觉察一些想法,很可能这些引发思考的点就会是你未来研究的方向,甚至是你改变学生的一个契机,推动某些领域发展的一个起始。
然后,不要忽视对情感的觉察,包括学生的、自身的,情绪情感觉察的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探索,也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重要心理健康素养。教师要做好情感觉察,如果我们自己都停止了觉察,拿什么去教给学生呢。
再者,就是对发展需求的觉知,学校、社会对心理教师岗位有诸多要求,学生工作也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在忙乱中失落一颗追求发展的心,我相信是每位老师不希望发生的,那就需要聆听自己内心的需求,去争取学习发展的机会,认真思考“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想到哪里去”这样一些职业发展应思考的主题。
最后,是觉察工作与身心调整的平衡,这个觉察很难,但很重要。我们知道教师是一种情绪劳动,而心理教师的工作更是会消耗大量的情绪。当大家太累的时候,感觉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要尝试方法来调节,比如小组一起分享、伙伴专题小群沟通、有益的运动等等……都是有效的调整方式,调整到良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继续投入工作、帮助学生。
第三,乐于进行各类对话,保持外部与内部的沟通。
对话,作为一种沟通交流,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因为很多学校心理教师的配备都是一至两位,和学校其他教师的沟通并不多。如果呆在心理教室的时间再比较多,那就更缺乏与外部的沟通了。希望老师们能多多与学校领导、前辈、同事进行对话,沟通交流,可以是定期向领导汇报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对学校相关工作的建议、自己的一些感悟思考,也可以是也可以是朋友式的聊天畅谈,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时,畅通与学生对话的通道,不仅仅在心理课堂上和心理辅导室,还可以设置网络的留言通道,参与学校心理主题社团的建设和推动,参与班级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活动,课后还可以随意的和学生聊一聊,必要时也可以和家长聊聊……通过多视角了解学生的情况,来深入理解学生的当下学习生活状态,为提升心理工作的实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不要忘记跟自己的对话,聆听和了解内在自我对话的不同立场,这就类似心理分析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对抗一样。世界是动态发展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学生也是多种类多样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内心会有许多不同立场的观点,发出不同的声音,有些声音是自我内心的有感而发,是对自身工作角色的具体要求,也有些声音是来自社会对于教师身份的要求,还有些是对于心理老师工作的要求……这些观点一旦混杂在一起,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研究表明,聆听并且协同好内在自我对话,有助于教师身份认同与专业成长。
相信每一位心理老师心中都有职业理想和个人的梦想。让我们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做好当下每一件事,相信大家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 吴颖惠.未来教师的研究素养[M].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