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 英语
五年级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研究:关于Changes的不同教学思考(二)

Changes

汇师小学 殷克清、陈鹰

说明:

     五年级的英语学习阶段要求,不仅是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具备对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梳理的学习能力;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自主或合作提出解决意见并运用语言简单表达思维成果的基本能力,这些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的。语篇教学,不仅是提供语言知识积累和阅读技能发展的载体,也是人生经验、社会生活的体验。基于教材、学生和教师个性特质的合理文本再编和教学处理,能够使主题化、系列化的语篇教学,既符合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的提升要求,又蕴涵丰富知识、感悟文境、拓展视野、体会生活、探求真谛等等多个向度的教育功能。以Changes 为主题的本课时教学,就是在“大英语教育”中进行的一次课堂教学探索和尝试。执教者经过以下思考,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和处理:

一、需求分析

1、语言发展需求

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牛津英语的不同教学主题,适量拓展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并适度提升对听说读写技能进行分年段重点发展。以五年级第一学期5AM  的教学内容为例,Module三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根据图片,用二十句以上的连贯简单句,流畅地口头描述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所看到的蝴蝶的外观特征和行为特征;全体学生普遍均能在熟练运用教材呈现的语言进行相关描述时,或多或少地运用各自的习得语言进行补充表述。

因此,学生的学习可以以教材提供的语篇材料为基础,通过体验不同学习方式,在语境、语量更为丰富、完整的文本学习中,巩固新知、获取信息,并根据各自的能力、兴趣等进行信息交换、语言交流。

2、心理发展需求: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处于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的发展,逐渐突破知觉和表象认识的局限,由表及里,不但能够对具体问题进行逻辑思维,而且开始发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的同时,丰富他们对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感受,能够密切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意义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人格的发展和社会性(包括道德)的发展。

 

二、本课时教学研究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1、怎样根据教材提供的单元主题和教学材料,合理设定文本再构内容?

2、怎样根据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和目标内容,有序设置文本处理步骤?

3、怎样根据学生普遍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有效构建文本学习体验?

 

三、课时教学设计的原则

1Topic - 必须符合教材原有的主题

2Contents - 必须体现教材内容的安排

3Level - 必须符合学生原有的语言水平

4Length - 必须符合课堂所能的篇幅

5Unit - 必须符合单元教学的整体

 

四、教学设计的途径与方法

1、主体设计:语言内容推进

本课时教学设计围绕教材提供的主题以及教材呈现的核心语言内容展开,呈现的语篇有四类:分别从五年级第一、二学期牛津教材中直接取材的基础文本,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核心语言再编的辅助文本和主体文本,以及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呈现的语言运用成果-生成文本。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文本再编,再编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语言应用需求而进行的。

基础文本是教材提供的语言内容。在相对简单的语境中,呈现或部分呈现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

主体文本是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和语言内容在更为完整的语境,提供完整丰富的语义和逻辑递增的语量。

辅助文本的作用是在相关主题与语境中,巩固、练习、简单使用通过基础文本和主体文本所学习的语言。

学生通过辅助文本,完成语言的意义性操练以及意义性到交际性操练的过渡后,能够运用本课的核心语言、习得语言和已有的认知,在相关语境中,完成语义的连贯表述,通过生成文本,呈现学习成果。

所有语篇文本呈现的是同一主题下,根据语境的丰富和完整,随之丰富的语言和语用体验,且核心语言内容是一致的。

 

 

 

 

 

 

 

 

 

 

 

 

 

 

 

2、过程设计:训练方式推进

我校五年级学生的确已经具备了一定语言知识水平和语用能力,但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样存在。在五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希望还是能够面对全体学生,采用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策略,以提供完整语境、语义的语段、语篇为主体,带动词、句学习,强化基础文本、辅助文本对主体文本的语言支持和语用支撑,改变我校高年级教学中,间或存在的、语言学习与训练过程未能凸显的现象。

  比如在本课时设计的Pre-task环节,复习过程中,媒体同时出现图片和关键词提示,为学生给出回忆的线索。

  再如主体文本处理时,分为六段,第一阶段采用picture-reading passage reading的配对方式,个体只读一段文本,在合作读图配对中让学生整体了解五个人生阶段;第二阶段提出关于成年期的语段,采用问答方式,导入并练习新授语言,板书呈现关键词;第三阶段学生先自己阅读Baby的语段,然后教师提炼并导入、练习新授语言,板书呈现关键词;第四阶段学生自行阅读Young Child语段,然后通过问答巩固、学生描述来运用新授语言;板书呈现关键词;第五阶段学生自己阅读ChildTeenager两段,用填表打勾提炼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简单陈述语段主要信息;第六阶段以五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整表述人生阶段变化和人的发展,在完整语境中表达连贯语义。

 

 

 

 

 

 

 

 

 

 

 

 

 

 

   结合文本处理过程,我们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策略:

一、以语段、语篇的整体理解和学习带动词、句等语言结构的学习;

二、从学生个体表述两、三句核心语句到小组成员依次在完整语境中表述连贯的语义,语言的积累是叠浪式递进完成的;

三、语言文本的输入与输出逐渐增加、丰富完整,输入量大于普遍要求的输出量,关注课时新授语言复现与使用。

 

3、整体设计:课堂体验推进

内容使形式富于内涵。一项语用任务、多种呈现与表述的形式,不仅适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个性和兴趣,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丰富学生对生命过程的体验

本课时中,从生物意义的生命周期、成长阶段到不同的人拥有相同的生命阶段,却有各自的人生经历,生命历程中有平淡中品味的精彩,也有辉煌后重归于平淡;生命的存在何其艰辛,是偶然也是必然;生命的展示何其华丽,体现法则也演绎追求;这就是生生不息、生命发展的内涵。

 

 

 

 

 

 

 

 

 

 

 

 

 

 

 

 

 

 

 

 

 

 

 

 

 

 

 

 

 

 

 

 

 

 

 

 

 

 

 


五、综述

教学设计与呈现,可以反映教师的社会阅历、生活体验、价值取向和人生智慧。

我们希望把文本内容设定,文本处理设计、文本情感体验的三条线索,在主体、过程和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交织融合,齐行并进,共同发展。这就是本课时课堂教学呈现的Change s - Changes of Life

一堂课只有35分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一堂课,能够展示一段教学的感悟、成就一份实践的执着。

 

Lesson Plan

Oxford English 5B Module 3 Unit 1 Changes

  The 3rd period

School: Huishi Primary School

Teacher: Jemma Yin 殷克清

Students: 40 students of Grade5

Objectives: 1. Get to know the words ‘teenager, adult’ and sentences pattern ‘When … .

          2. To learn to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past states.

          3. To learn different changes of different persons by holistic reading.

Difficulties:  To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talk about past activities.

AIDS: media, paper and cards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I. Pre-reading preparations

 

1. Free talk

 

3. The life cycle of a butterfly

Ss

 

Sa-Sn

 

To warm up and review.

【简析】

Pre-reading preparations呈现了The life cycle of a butterfly的基础文本语篇,是直接取材5A课本的已学内容,目的在于复习is can的表述。尽管是复习,考虑到本课相关的5A内容学生是在上学期学习的,必然存在遗忘的可能,所以采用媒体出现关键词提示,给出记忆的线索,帮助学生迅速回忆学习过的语段内容。以蝴蝶生命周期为代表,其实是让学生对有典型意义的昆虫生命周期进行生命循环的陈述,着重在简单、直观的静态情景中,科学、简明、逻辑、直观地进行口语说明。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II. While-reading procedures

 

1.      The changes of a butterfly.

New sentence patterns:

 

It was a/an…

It was…

It could…

 

 

 

 

 

 

 

2.      The changes of a penguin

 

 

 

 

 

 

3 The changes of a person

 

 

 

New sentence:

When she was a …, she was…

/she could…

1.      T: Elicit the new sentence.

Ss: Follow.

T-Sa: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egg and the caterpillar.

2. T-Sa: Fi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terpillar and the cocoon

   Ss: Follow

3. T: Ask the Ss to describe the change.

Spair: Describe.

 

1. T: Show a picture about the Antarctic.

2.  T: Introduce: penguin

   Ss: Follow

3.      T: Show a video

Sgroup: Describe the changes of a penguin.

 

1. T: Introduce a family and ask Ss who is their favourite.

Ss: Answer.

 

2.      T: Introduce Carol

Ss: Read the passage.

3. T-Ss: Elicit 5 stages

4. Ss: Read the 5th part

5. T-Sa: Ask and answer about Carol when she was a baby.

T: Introduce the new sentence

   Ss/Sboys: Follow

6. T-Sa: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young child.

T: Introduce:

kindergarten

Ss: Follow.

7.  Sgroup:

   Read and tick

To introduce the simple past tense.

 

 

 

 

 

 

 

 

 

 

 

 

 

Show different  growth to help the pupils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introduce the life of a person.

【简析】

基础语篇文本2The changes of  a butterfly

语言推进: is-was can-could

学习目的:采用教材提供的文本材料,呈现本单元教材的核心语法结构(becan的一般过去式)。教学活动主要是首先让学生个体在单一情景中,使用新授语言,用两三句简单句的连贯表述一个生命阶段中,蝴蝶的体征和能力;接着,通过连续数人的简短语段表述构成语境中描绘蝴蝶完整生命周期和相应体征、能力变化的语篇表述。尽管学生叙说的对象还是蝴蝶,但通过媒体呈现方式的变化,新授语言was could的导入,以及is-was 以及can-could两三句简单句的连贯表述,把生命周期从静态阶段表象的陈述,连贯为动态延续的、生命变化的表象描述。

辅助语篇文本1The changes of a penguin

语言巩固:is-was can-could

学习目的:通过观看影像聆听说明,导入辅助文本,把新授语言呈现于在主题相关、而情境发生改变的,以情感感受贯穿的,语言、语义更为完整的文本中。学生通过视听整体感知文本前,先进行预想和口述,建立原有认知和新知之间的联系,整体理解文本,并用新授语言进行主要信息表述,通过在延续发展的视听盒和书面文本共同构成的语境中,巩固、应用新授语言,语量略有增加。这时,Changes主题下,话题发生了变化,从昆虫的生命变化转拓为另一种动物的生命变化,既The changes of another animal ,语言内涵和语境内涵都得以扩大。这样的语篇学习转换和延伸,是以对蝴蝶为代表的昆虫生命周期变化的普遍认识为基础,通过核心语言知识不变、但语境更加丰富、语量有所增加的辅助文本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生存条件下,以企鹅为代表的动物生命周期变化。学生通过视听,完成内容概要理解;通过问题回答,完成内容精确理解;再通过个别-群体的转述,完成语言从机械性练习到意义性练习的过渡。

主体语篇文本:The changes of Carol

语言推进:When she was a , she was \could

学习目的:之所以确定以再编的The changes of Carol作为主体文本,是根据本课时语言使用任务和呈现形式来决定的。对于生命的变化,仅仅停留在对动物的描述并不完整,把教学延伸到对人的认识,才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发展需求。教学中,以比较完整的人生主要阶段发展构成“人的生命周期变化”,作为Changes主题中,呈现语境的丰富和完整;同时,用新授语言为核心语言形式,提供了人生主要的不同阶段及其变化发展的语言表达。主体语篇文本的学习,是教学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适当的教学处理直接影响Post-reading activities中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使用。因此,对主体语篇文本,教师采用了分段式教学处理:

第一阶段---

采用picture-reading passage reading的配对方式,个体只读一段文本,在合作读图配对中让学生整体了解五个人生阶段;

第二阶段---

提出关于成年期的语段,采用问答方式,导入并练习新授语言,板书呈现关键词;

第三阶段---

学生先自己阅读Baby的语段,然后教师提炼并导入、练习新授语言,板书呈现关键词;

第四阶段---

学生自行阅读Young Child语段,然后通过问答巩固、学生描述来运用新授语言;板书呈现关键词; 需要强调的是,在第三、四阶段的教学处理中,都有词汇和句型的机械性操练活动;

第五阶段---

学生自己阅读ChildTeenager两段,用填表打勾提炼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简单陈述语段主要信息

第六阶段---

以五人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整表述人生阶段变化和人的发展,在完整语境中表达连贯语义。通过Sever一家中,Carol的人生阶段变化,认识The changes of a person,理解人的生命发展主要阶段以及人的体征、行为、兴趣、身份等具象特征和抽象意识的发展变化。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

III. Post-rading activities

 

The changes of different people

 

 

 

 

 

Assignment

1. Read OE p38

2.Write about your changes

1. T: Introduce 4 people

2. Ss-Sgroup

  1) Choose and read

  2) Choose the way to presentation.

3. T: Show a video about life

Let the pupils know different changes of different persons.

On the blackboard:

                           Changes of Life

 

        Baby            at home                   crawl , sit

                                                 

  Young child      in the kindergarten          walk , speak

                                                 

        Child           in the primary school        read , write

                                                

        Teenager         in the secondary school      drive, play tennis

                        in the university

        Adult            at work                make money, start a family

【简析】

辅助文本23454 short passages

语言巩固:is-was can-could  When she/he was a , she/he was/could

学习作用:通过辅助文本,再次巩固语言、体验语用。Different people, different experience。一项语用任务、多种呈现与表述的形式,从而体验不同的人,经过相同的生命发展阶段,经历各有不同,有平淡可以体味精彩,而精彩也会归于平淡。生成文本12:口头和书面形式的语言交流与反馈,让学生从对他人生命经历的转述,到回顾自己已经走过的生命历程,体验Your changes of Life is a gift to cherish. 通过具有课堂教学延续性、操作性和检测性的书面作业,在语言的使用中,培养社会认同和培养自我认同意识。

Post-reading activities是让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展示学习成效的环节。既然是以语篇教学为特征的课堂教学,那么不妨就把学生在语言输出时表述的口头和书面语篇定为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文本吧。学生的文本是通过对主体文本的学习和仿说而生成的,为了学生更流畅准确地进行语篇完整表述,本课时的教学中,对主体文本进行的简化,在学生语言输出之前,再次提供四篇辅助文本作为学生仿说的范例。主体文本和这四篇辅助文本之间,语境、核心语言形式和内容基本一致;辅助文本提供了基本的语言内容表述范例,主体文本语量、语料更为丰富。这样的教学处理,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要:学习水平和能力较弱的孩子,可以直接根据辅助文本进行简单转述,同样可以体验语言的使用,完成本课时的语言使用任务,享受语言学习的成功感受;学习水平和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参考不同文本提供的语言,拓宽各自语言的表述和使用,在反馈交流中呈现各自的思维成果;班级内的大多数学生,则可以根据各自所需,从不同文本中选择自己表述中需要的语言,参照辅助文本的样式,进行语言交流。

在语言课堂中,语言的输入量大于语言的输出量;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能力,教学主题、语境、核心语言,以及教学目标、语言使用任务等因素,确定单课时语言的输入量。需要说明的是,本课时Post-reading activities环节中出现的四篇辅助文本,每篇只介绍一个人的生命经历概要,被介绍的有历史中的巨人贝多芬、有公众瞩目的名人姚明,有感动中国的少年人林浩、也有学生熟悉的普通人殷克清本人。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只要选择一位感兴趣的人物,并以共同感兴趣的人物进行组合形成分组,在小组内合作阅读同一篇辅助文本,进而通过合作表述完成对文本中所介绍人物的转述即可。给出多个语篇,是为了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