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说明
一阵饭菜香味飘来,又到了每天午餐时间,学生们有序地排着队到教室门外取餐,而我则正在教室里为他们盛汤。忽然教室外一阵喧哗,我急忙到门外查看,原来是两个小男生在争吵。当我把他俩叫到面前时,两人十分委屈,一个说:“老师,我觉得女士优先,男生就应该谦让女生,让女生先取饭,可他却不愿意,总爱排在女生前面。”“我就不明白了,凭什么要女士优先,我觉得就应该谁速度快,谁排在前面就谁先取饭,我不愿意让女生。”听着他俩的理由,我觉得都对,一时之间也解决不了,当下是先吃饭。于是,我说:“你俩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都没有错,而且这个现象也值得我们一起讨论深究。但现在是吃饭时间,当务之急是先吃饭,否则饭菜凉了,吃了身体不舒服。要不,咱们吃完饭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好吗?”两个小男生表示赞同,纷纷取饭回到了座位。
午会课上,我开始组织全班一起讨论刚才发生的事情。我请两位小男生讲清楚情况,让大家发表意见,说说自己的看法。双方各有阵营,都有不少同学表示支持。我见这个话题有讨论的必要,便顺势问学生:“除了这两种情况,大家对于谦让这个内容还有什么困惑吗?不如借这个机会畅所欲言。”一开始学生表示沉默,后来我鼓励大家大胆发言,不要有心理负担后,学生纷纷讨论开来。
有的问:“谦让是一种美德,很多事情我都会谦让,比如像刚才让女生先取饭的情况,我就会让。但我也想了解,如果对方违反了规定,我还应该谦让他吗?”
有的问:“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谦让故事《孔融让梨》的背后,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吗?”
有的说:“我发现自己经常谦让别人,但是当我需要对方分享的时候,他们就很少谦让我。”
有的说:“谦让了以后别人不会感谢我,我自己就失去了一个好的机会或者资源。”
还有的问:“谦让时,影响到了自己的利益,到底还该不该让呢?”
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把自己的困惑一股脑儿全倾诉出来了,这样的讨论维持了整整一节午会课的时间。
下课了,当我一路走回办公室时,脑海中不停闪现出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议题,值得利用班会和学生们探讨一番,可是从何处下手呢?我还得好好准备准备。
二、资源分析
一天休息时,偶然的机会,一条小视频映入我的眼帘,视频内容是:一群人有序地排着长长的队伍,这时,一位怀孕的妇女走了过来,站在一位先生的旁边。先生让女士排在他前面后,自己立刻转身向队伍的最后面走去。排队的人纷纷向他竖起了大姆指,表示赞美,赞赏,甚至还陆续排到了他的身后。看到视频的那一瞬间,我被触动了,多么美好的人,多么美好的行为,让人感到世间的温暖。这个行为不正是谦让行为吗?这不正是谦让美德的最好体现吗?这个可以成为班会的资源呀?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和我一样有感触的,而且针对学生们之前的疑惑,他们不正是对于谦让损害自己利益时还要不要谦让存在困惑吗?让他们感受到谦让带给人的美好感受,不正可以成为这节班会的教育目标吗?于是,我想办法,将小视频下载下来,进行处理,准备用好这个德育视频资源。
三、过程与方法
如何在一节主题班会中充分利用德育资源,将一个资源用足用透?这是需要前期进行设计的。老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思考,既要避免因资源过多,缺乏内在的逻辑衔接,又要避免学生被老师生拉硬拽着往前走。班会上,我在第三版块“价值引导,促进感悟”的第一个环节中,先播放了视频的前半段内容,然后让学生进行道德预测,视频中的先生会不会让那位妇女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通过让学生预测说出自己的观点,借助视频中人的反应折射出学生心中真实的想法,表面上看似在猜,实则体现了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水平。果不其然,确实有学生选择让,也有学生选择不让。之后,我继续播放视频内容,揭示答案。与时同时,紧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视频中这位有难处、需要帮助的人,此时有人对你谦让,你有什么感受?”我不急于让学生接受行为的结果,而是请学生换位思考,站在需要者的角度体验情感。有学生说:“如果我遇到了难处,也会特别渴望有人能帮我一把,如果有人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我一定会非常非常感激他的。”“我也希望有人帮助,而且我也会把这种帮助他人的精神发扬下去,至少我以后遇到别人有需要,我也会帮助他的。”
学生们很有同理心,这样的回答也算是一种道德直觉吧。于是我接着提问:“如果你是这位先生,你试着体会一下当时他让了之后的感受会是什么?”
“我觉得肯定是高兴的,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赞扬。”
“我也觉得应该是开心的,因为自己做了好事。”
“得到别人赞许,而且还成为了别人的榜样,那肯定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学生说得头头是道,都谈了自己的想法。我又顺势问道:“那么,你认为这位先生损失了什么?他有没有得到?得到了什么?”
“肯定损失了呀!因为他自己排的位置让给了别人,关键他还排到了最后一个。”
“如果他自己也有急事,把位置让出去,肯定对自己有影响的。”
学生们不假思索,但始终没有人说他得到了什么,直到有一个学生回答:“不过,他得到了别人的赞赏,褒奖,他的心里应该是开心的吧。而且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在他后面的人不仅给他点了赞,还主动排到了他的身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所以其实他的这个善举是收获了更多呀。”
“对的,对的”……
经这位同学一点拔,同学们连连点头,表示赞同。紧接着结合视频内容,我推进第二个环节“分享经验,体悟情感”,通过分享自己的谦让行为,体验一下和视频人物一样的情感,感受到谦让获得了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就水道渠成了。
四、成效与反思
(一)主要成效
在班会中,我用一段生活中真实的小视频进行价值引导,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视频中主人公的谦让行为,激发学生对这种体现人性高贵品质的崇敬之情。这就是利用资源突破教学中的重点,达到教育目标中情感层面的目的。
班会的最后一个检验环节中,我让学生再一次进行选择,并让学生思考两种选择之间的得失,让学生在选择中再次思考谦让的价值所在。很明显,选择愿意谦让的学生多了,即使面对自己利益有所损失的前提下,也有更多学生愿意选择谦让了。当然一堂班会由于时间、空间有限,只能是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毕竟有局限性。道德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的道德发展还需要课后的拓展和延伸,我布置了课后任务,发现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谦让的小行为变得多了起来。虽然还有学生在某些时候选择放弃谦让,但我相信,不断地提升道德认知,提供情感体验,会有越来越多学生愿意做出高尚的道德行为。
(二)反思建议
基于谦让已经指向于高标准的美德层次,我特意选择的是真实的视频,内容尽量选择了学生身边,接近生活的事件,这样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通过小视频内容引导学生以身边普通为楷模,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这种谦让行为以及其心理活动,激发学生对这种体现人性高贵的谦让行为的崇敬之情,通过这个一个小小的德育资源让学生知道,谦让不一定是壮举,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点滴的举手之劳,起到了学生能感受到人性中高贵一面的目的,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向善的种子。这一个小视频只反应了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真善美的举动,其实我在思考:如果收集更多生活中的谦让行为资源,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是不是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美德呢?有待实践!
责任编辑:江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