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德育成果
情境资源在主题班会中有效运用案例

一、背景说明

情境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情境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备受教师的好评,情境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引发个人的思考。在主题班会课中,也是如此,好的情境资源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活动中,体验情境,形成共鸣,引发思考。然而,在当下的主题班会中,一部分情境资源冗长而拖拉,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既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也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也有一部分的情境资源和主题契合度不高,导致主题班会的教育目标无法达成;还有一部分情境资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有较大的疏远,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也就无法产生真实的感受。故而,情境资源在主题班会中的有效运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二、资源分析

这节有关公德的主题班会的情境资源有两个,一个是导入资源,另一个是价值引领资源。

导入资源选取了一个文本叙述的故事,故事本身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个案例,围绕公德主题,又具有一定的冲突性。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这个导入资源使学生探索和感受行为人背后对于公德的道德认知、情感,同时提升对情境的判断能力,但不对各个学生的原有道德认知进行评判,只是一种认知的呈现。

价值引领资源选取了一个视频资源,内容来源于网络视频《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整个视频剪辑成两个镜头进行播放,每个镜头大约1分钟左右。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视频资源和教师相关问题设计呈现学生内心深处对于公德行为的道德纠结,促使学生对自我的人性审视。在这个过程中又设计一些追问,目的在于现场的生成和转换视角,用同理心感受他们的痛苦和期待,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并重构自己原来的道德认知。最后根据第2个镜头再次设计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将学生从他人情境拉回自己的生活,发挥同伴教育的功能,利用同学间对公德的认知水平差异促使学生见贤思齐,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人性境界。

三、过程与方法

教学设计摘录:

一、呈现情境,引发冲突

情境创设:

在学校晚自习期间,小李在很投入的写回家作业,突然听到教室里传来一阵说话声,他抬头一看,看到小王和小张正在聊天,偶尔还有说有笑,教室里此起彼伏的声音让小李无法静下心来专心写作业……

二、组织讨论,鼓励表达

如果你是小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三、启发引导,促进感悟

视频资源呈现

视频内容描述:

镜头一:女乘客刘某因在公交车上坐过站,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用手机击打司机,与司机争执产生互殴……

问题设计

1. 公交车坐过站,我们能不能要求司机立即停车?为什么?

2. 如果司机满足刘某的诉求,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通过视频分析,让学生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认知,提升学生对情境的判断能力,认识到满足了刘某的诉求其实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一种破坏】

追问:

1. 如果你是女乘客刘某的亲人或者朋友,你希望司机怎么做?为什么?

2.继续追问:如果每个人都有像你一样的想法,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为什么?

【通过追问,从旁观者角度呈现学生内心深处的道德纠结,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会有一个怎么样的选择。用同理心来感受女乘客刘某当时的诉求和期待,培养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并重构自己原来对于社会公共秩序的认知】

视频内容描述:

镜头二

司机和乘客互殴导致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轿车撞击后坠江,15名驾乘人员遇难……

问题设计

我们注意到公交车上除了乘客刘某和司机以外,还有13名乘客,作为旁观者,公交车最后坠江和他们有没有关系?

追问:1.在你看来,为什么当时没有一名乘客站出来阻止刘某和司机的争执?

2.如果你身处在公交车上,你会不会上去阻止?为什么?

3.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于自习课的时候讲话,排队的时候插队等现象,你当时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现在感受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将学生从他人情境拉回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同学之间的观点分享,利用同学之间对于社会公共秩序认识水平的差异,发挥同伴的教育功能,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性境界】

四、成效与反思

(一)主要成效

学生A在班会课结束后反馈写到:在这节班会课前,当我身处例举的晚自习情景时,我内心的一刹那可能会有想去管的冲动,但由于之前被灌输了太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又纠结犹豫。

有时,我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是先“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影响到他人的是的行为(当然绝大数情况下是没有的),然后内心吐槽几句,就尽力屏蔽周围,继续做自己的是。有那么几次,也尝试着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也就逐渐泯然众人矣。

当看到公交车的实例后,突然发现,身边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事,正以自己未曾发现的方式影响着自己的未来,我不禁开始设想晚自习的那个例子,想到可能会对我造成巨大影响的情况,细思极恐。

那么现在,我重新“审视”诸如此类的情况,我觉得这时需要看到、想到更远的可能;又或者把这一表象冲突放大了看,当产生的影响可能会损害甚至严重损害自己的利益时,人也许会循着本能勇敢的站出来,维护自己正当的利益,而我,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份子!

(二)反思建议

1、情境资源可以是文字叙述类的故事,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等,尽量生动、直观、感性。对于文字叙述类的故事资源,尽量要简洁,突出重点,去除干扰因素和其他不必要的附加条件;对于视频资源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也要紧扣主题,对于不必要的情节和语言可以进行一定的剪辑。

2、要有效的利用资源,必须要明确各个资源的功能性,并有针对的选取。导入资源是为了激发冲突,让学生看了资源以后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有争议,产生思考,所以选择的相关资源要具备一定的冲突性,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人为的加工处理。而价值引领资源为了重构学生的道德认知,所以应当选择具有价值冲突下鲜明的正面价值导向,并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认知和情感冲击的资源,要让学生在表达和相互讨论以及自我思考的过程中理解自己真正应该怎么选择。

3、问题设计是对于情境资源的再开发和再利用。班主任对于资源选择本身不体现专业性,但是对资源的深度解读和问题设计就体现了其专业性。所以问题设计才是情境资源是否能够有效运用的关键,一般可以从三个方向设计问题:(1)你认为他会怎么做?为什么?——探索和感受行为人背后的道德认知、情感。(2)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为什么?——促使学生对自我的人性审视。(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从他人情境中回归自己的生活。另外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追问,往往追问能够生成更多的火花,提升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彼此共鸣。

 

责任编辑:江振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