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仪式教育更有意义?如何在仪式教育中发挥学生主体?如何设计、组织仪式教育活动?本文就以学校五年级《寻根·徐汇源》项目化学习为例具体探讨,认为深度仪式教育,能够注重学生实践过程,创设情境式教育氛围,发挥仪式教育功效,培养学生核素素养,最终落实政治启蒙目标。
关键词:少先队、仪式教育、核心素养、实践活动
少先队仪式教育是少先队工作重要品牌,是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走出课堂体验生活、探索知识的源泉,也是他们丰富学习生活、提高自身素质、锻炼自我的机会,更是激活少先队活动的催化剂。
2018年《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深化仪式教育, 创新入队仪式、和雏鹰奖章颁章等仪式,建立少先队分层仪式教育体系, 要增强仪式庄重感、参与感,突出少先队的思想性、先进性、自主性、实践性,以此增强每位学生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近几年相继发布的《关于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也同样提出仪式教育要发挥少先队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更好地发挥少先队在素质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发挥少先队争章活动在评价激励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基层学校提出整体化设计、设定分年级实施少先队仪式教育体系等要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少年儿童仪式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以仪式教育为抓手,充分发挥它的重要教育作用,构建校本化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一、小学仪式教育现状和突出问题
深入学习文件后,我们也带着问题的眼光,重新审视校内校外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的校本化仪式教育课程研究,奠定基础。
1.节目无序堆积,无法达成仪式教育目标
仪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思想引领作为少先队仪式教育与争章活动的重要目标,通过系统化的仪式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情怀。就目前情况来看,二年级“我是光荣的学生——少先队入队仪式”,有比较成熟的队前教育,能够指向仪式教育目标让学生在仪式教育过程中了解少先队队史知识、认识少先队标识及内涵,懂得少先队组织与党的关系。因此在举行二年入队仪式时,学生能在庄严的仪式中,激发成为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感受到党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期望,实现仪式教育终极目标。相反三、四、五年级仪式教育,往往存在为了完成仪式举行以表演、歌唱类节目为主的各年级仪式活动而开展的情况,看似热闹非凡,实际却忽视仪式教育本身的内涵,难以发挥最重要的政治启蒙、思想引领的作用,更无法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无法达成活动的实效。
2.重视仪式流程,缺乏教育过程
仪式是教育的手段,是为教育所服务。仪式不仅需要满满仪式感,更需要满满的教育味,但由于受到学校的文化氛围,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仪式前教育内容匮乏,开展的仪式教育情况就各不相同,其中一大部分学校仪式教育活动过于注重形式,整个仪式教育就以举办轰轰烈烈的活动为目标,而仪式前的教育和引领却是缺少的。另外关于仪式教育的主题活动的实施,在少先队活动课中相应奖章的争章活动及奖章的激励作用等问题,学校也没有抓住仪式教育契机去落实发挥。所以没有真实、真切的教育过程,给予少年儿童的只是一场浮于表面的活动,却没有最为重要的思想内核。
3. 主题关联不够,缺少教育层递性
少先队仪式教育具有目标明确、系统完整、特点鲜明的组织特点,能在学生人生成长经历中打下最难忘的烙印。目前小学阶段仪式教育包含一年级争章、二年级入队、三年级十岁生日、四年级结对仪式、五年级毕业典礼,它们之间应具有连续性、梯度性、逻辑性等特点。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各校的仪式教育开展情况后,发现了大家较为重视二年级入队活动,其他年级的活动会与学校教育活动相整合,年级与年级之间没有以思想引领、政治启蒙贯穿主线,没有完全按争章目标设计相应的仪式教育活动。例如四年级仪式教育,学校通常以队风纪展示作为仪式教育核心内容,虽然具有少先队特性,但似乎与其他年级的仪式系列教育内容,没有整体化设计,相对比就出现单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覆盖面不够广的缺点,而且如何体现与三年级和五年级仪式教育的关联,体现它的层递性,就有待思考了。
二、深度仪式教育的提出
一言以蔽之,上述问题,本质上看,是仪式教育缺乏深度。近几年,“深度学习”成为热词、各领域专业术语。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到课改中的“深度学习”,都在体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感受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而少先队仪式教育作为少先队工作重要品牌,如何落实仪式教育目标,让仪式教育更有意义?如何在仪式教育中发挥学生主体?怎么设计、组织仪式教育活动?根据仪式教育主责主业,笔者也尝试开展一场“深度仪式教育”实践研究,发挥仪式教育功效,培养学生核素素养,落实政治启蒙目标。
1.深度仪式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处于“两个大局”的少年儿童,终将成长为新时代青年,扛起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也提出,以培养新时代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组织意识、道德品行、精神品质等核心素养为目标,对少年儿童开展教育,是全面科学育人的必然规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理解的深度仪式教育,是指在少先队阵地,家、校、社共同参与对少年儿童进行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的跨学科培养,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以仪式教育为抓手,以实践育人的载体,通过以一仪式一争章、以一年级一系列、以一活动一评价、以一主题一合作的形式,发挥五育并举的理念,吸引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仪式教育学习活动中,获得主动学习的综合能力,深入了解国情、党的领导和历程,强化自信,培养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感受不同时期英雄先烈事迹精神,逐步形成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价值观,产生并践行走出校园开展奉献服务。
2.项目化深度仪式教育的意蕴特征
第一,从单一教授仪式教育内容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
原本的传统仪式教育,注重知识传授、思想引领,学生只是单一知晓,完成学习活动。没有参与持续性、深入性、系统性的实践活动,无法做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更无从指向核心素养。所以项目化学习的特点,让仪式教育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丰富学习形式,拓宽学习内容,坚持过程的实践,将核心素养在仪式教育中落实、落小、落细。
第二,从举行隆重仪式转变为注重学生实践过程
隆重的仪式活动,可能会停留记忆片刻,但是无法入脑、入心,更无法实现仪式教育政治启蒙的作用。因此学习项目化学习注重学习过程、突出实践育人,通过学生为主体的问题驱动、小队合作确定问题、合力解决问题、最后集体分享学习感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总结、提升,自发感悟到在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并立志产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意愿。
第三,从单一教育主线转变为情境式教育氛围
任何学习活动,只有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参与活动、收获成长。所以本次五年级仪式教育,学生们改变原本单一的毕业典礼仪式,选择以闯关挑战的形式,集体创设“寻根之旅”的情境开展仪式教育过程。在趣味横生的层层挑战中,以角色扮演、游戏打卡等活动中,学生走进户外场馆,在户外大课堂中沉浸学习,了解徐汇文化,感受徐汇精神。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动力,学会主动学习,在自主、主动下去了解更多徐汇文化的知识,进而自发继续去挖掘身边“根”文化,成为弘扬徐汇城市文化的宣讲者和传承者。在这样有浓浓“家乡味”仪式教育过程中,理想信念的种子将深耕学生心田,迸发更多坚定爱党爱国的信念和行动力。
第四,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问题引导以生为本
从学生问题出发,确定驱动型任务,是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深度仪式教育。因此引入项目化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总结学习结果。整个深度仪式教育,从始至终以问题驱动学生去思考、实践、总结、评价,在活动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坚定理想信念,更将指向核心素养的少先队仪式教育落地,在探索中养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项目化深度仪式教育的实施
笔者所在学校是徐汇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坐落于以徐光启谥号命名的文定路上,还毗邻徐光启纪念馆、各个红色教育场馆和繁华的徐家汇市中心,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和共建单位。所以学校深受徐家汇发展的影响,和徐家汇有着紧密、深远的联系。
一至四年级的的学生,学习主要来源于课堂,知识储备比较单一,没有对所处环境和学校展开过深入的调研,缺乏自主探索的学习经历,相关合作学习经验也比较匮乏。而进入五年级后,学生随着能力的增长,知识储备的扩大,需要更多实现自主学习的空间,走出校园与社会进行互动、深入学习的机会,从而提升综合素养。针对这个特点,结合仪式教育的需求,我们利用学校地处徐家汇核心文化区的便利条件,开发设计了《寻根·徐汇源》项目,并借助项目化学习方法,以问题驱动激励学生去探索和了解学校、自己学习生活的辖区、家乡的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中、合作中视野扩大、学习范围扩大,能力提升,激发他们产生学校文化、徐家汇文化的认同感,更产生社区小主人的意识和担当,发挥校内传帮带作用,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一)寻找确定驱动性问题
徐家汇从哪里来?为何会有当今的地域特色?与笔者所在学校有何渊源?......同学们在队课上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表达了学生想要了解、学校家乡的愿望。而后集体多次交流、梳理问题、修改迭代后,同学们想要了解徐汇的“根”为核心、以及已知的知识储备,在这个寻根大项目中设置了三个子项目:“学校的历史”——“徐光启的成就”——“徐家汇的发展”,并归纳出这次项目设计的五个驱动性问题 ,分别是“汇师的发展与特色?徐光启的一生及成就?徐家汇的景点与特色?徐家汇的重要文明标志点在哪里? 每个标志点的发展历史与徐光启有何关联?”。这五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基于对于从小住在徐家汇,在汇师的五年级学生而言,对徐家汇的历史,还是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另一方面,这些问题能驱动后续的挑战、游戏、调查、探究、合作等实践体验,学生将在活动中深入了解母校和徐家汇的渊源,在毕业前夕真正的走进徐家汇,了解家乡,树立建设家乡的决心。
(二)设计适切的学习方案
确定驱动性问题,让学生们在解决这系列核心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小队合作、探索、运用已知经验、体验多样的学习经历。虽然这个项目的难度比较大,但在这个过程中就意味着学生在解决问题、思考调研、沟通交流、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在坚定自信、欣赏他人、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培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和达成。
围绕我们的深度仪式教育目标,学生们全程自主、自动化设计了本次学习方案。
(1)调查收集信息
“汇师的发展与特色?徐光启的一生及成就?徐家汇的景点与特色?徐家汇的重要文明标志点在哪里? 每个标志点的发展历史与徐光启有何关联?”这五个问题确定后,学生们会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所以辅导员先引导学生,从书本中、从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网络资源库里寻找答案。在二周时间里,学生们从资料搜集中初步了解了学校发展的脉络,徐光启的成长经历、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和徐家汇的发展故事,对于活动主旨有了初步的概念。
(2)组队实地调研
问题确认、资料积累后,学生们开始自主组队,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实地寻访。他们在实地寻访前,各组确定了观察重点和思考方向。以了解汇师的发展与特色项目组为例,他们首先走进学校的校史馆,随后他们仔细观看校史馆中五大板块内容,思考从场馆中可以让其他学生能学到了,收获了什么,能否明确汇师的发展与特色。经过调研,他们首先确定校史馆作为实践活动场馆,是学习校史最好的学习资源,也是学生们在校内开展志愿活动的最好基地。因此他们也确定了以担任校史讲解员作为该板块的终极目标,因为这样的活动设计既能实现五年级毕业生为母校做宣传服务的愿望,又能发挥学生间相互协作,还能在有效时间里掌握学校发展与特色,更能在宣讲中激励学生自信、乐观、爱校荣校的优良品质。
(3)开展方案设计
这一阶段,各组学生们经过前期的调研,学生们开始设计具体活动方案。如徐家汇的景点与特色项目组就从徐家汇环境、特色与景点内涵的角度,思考如何实现活动与目标的达成,打造多维度的学习环境为宗旨开展设计。他们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来贯穿整个板块的活动。以引导学生宣讲徐家汇的故事为核心,设想为学生们搭建宣讲的平台,走进不同校区、社区实现宣讲“最美徐家汇”故事的志向。同时也邀请徐家汇景点的专家们来学校做专业讲座,丰富我们知识架构,提升学生对景点的认识。在这期间,学生们还自动化去寻找相关人员去开展沟通联络,保障更好的推动方案。
(4)交流反馈改进
这一阶段,每个小组都从what、why、how来阐述本组设计方案,听取其他小组的反馈以及辅导员智囊团的建议。徐家汇标志点的发展历史与徐光启的关联组在交流时强调了他们想将前面四组活动进行串联,所以他们这组所有活动都会依赖运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才完成挑战,同时更以学生最喜欢的游戏、闯关的方式激励学生兴趣,最终在学校周边十五分钟社区少先队幸福圈范畴中找到我们驱动性问题的答案。交流后,每位参与者都对各小队的方案进行反馈和评价,更在互动中产生许多新的智慧火花和好的建议,帮助各组进一步细化、完善推进方案有效落地。
关卡 | 闯关问题 | 闯关目的 | 闯关任务 | 闯关收获 |
汇师的发展与特色? | 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激发他们热爱母校、发扬汇师精神。 | 担任校史讲解员,为低年级学生、外宾做讲解。 | ||
第二星 走进徐光启 | 徐光启的一生及成就? | 通过参观纪念馆、祭扫光启墓,了解徐光启生平及他对上海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 完成“徐汇大脑”智力赛,丰富各类知识储备。 | |
说徐汇故事 | 徐家汇的景点与特色? | 小队编辑“我与徐汇”故事集,为后面活动做准备。 | ||
第四星 | 徐家汇的重要文明标志点在哪里? | 中队评选最佳“寻根”地图,成为终极挑战线路图。 | ||
第五星 游寻根之旅 | 每个标志点的发展历史与徐光启有何关联? | 提高小队学生间合作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气象知识的了解,加强语言表达、艺术探索的勇气。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激发对自己的校、家乡、祖国的自豪之情。 | 根据线路图,完成每关打卡任务,合力完成寻根之旅。 |
(三)开展探究合作学习
活动方案落地后,学生们开始正式启动“寻根”行动。活动一经发布,小队长们就利用队活动课、午会课时间,集合小队成员,根据每一项任务学生间进行深入研讨和分工,并对前去的场馆做好攻略。例如出行方式、资料准备、拍照记录等。再利用周末时间,带着 “闯关卡、线路图”,走进场馆实地寻访,合作学习,并按照不同场馆要求小队成员集体完成闯关,最终获得“寻根星”。
在整个任务驱动的小队行动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总结、自我认同,不仅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更懂得了团队的力量,学会合作与分享。在路线规划和站点寻觅中他们就发挥学生的机智才能,各抒己见,各出其力。例如第一站畅游校史馆,有的学生曾经有当过校史馆讲解员经历,她对校史馆组成部分比较熟悉,所以她就分享经验,根据难易将校史馆不同部分的讲解稿分配给小队成员,集体练习后选择适合小队难易的挑战内容(接待外宾或担任小辅导员),让学生们以最佳、最自信、最快的完成这一站的挑战。又比如第四站画寻根地图,这一关的要求和考验非常多元。不仅学生们要设计出最佳、合理的路线,还需要具备美术设计的能力,设计完成各小队的路线图。所以各小队也是纷纷挖掘同学们的潜力和特长。有的学生根据前期的调查、积累,发挥数学优越性,通过距离估算,很快规划出最佳线路;有的小队,根据画作比拼,胜出同学担任路线图美编一职,进行绘画、设计;有的小队则邀约书写最漂亮的同学,将地图上每一站景点旁,写上一句、二句景点介绍,方便游客提前了解场馆;有的小队的学生,考虑地图实用性,所以部分学生负责实地走访或者网上查询地图有哪些交通、出口等,让其他人可以拿着地图,实现指路引导方便便捷。整个地图,不仅要考虑到线路短、行走方便,还要标识清晰,具有其功能性,最后还要兼顾审美,提升整份地图的美感。所以活动后,不仅加深了小队的凝聚力,学会分工合作的方法,还挖掘了学生对事物的综合分析、概括归纳、构图美学等能力的提升。
又例如让学生最喜欢的、最具有挑战性的最后一关“游寻根之旅”。这个关卡是由五个标志性地点组成,分别是“牌楼寻找记”——土山湾、“源源寻真象”——气象馆、“介绍“梵蒂冈”——天主教堂、“藏楼寻真知”——藏书楼、“慎终追思远”——徐光启墓。因为每个场馆,都和徐光启的成就有着紧密相连,所以每个站点名称都和驱动性任务环环相扣。为加大活动挑战性,项目组还限定了2小时的时间要求,制定了每项任务必须完成挑战才可前往下一站的活动规则。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中,活动指向性更明确,探索过程目的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凸显。当小队抵达第五关卡徐光启墓时,他们就接收到用实际行动致敬伟大的科学家,集体完成诵读经典作品、制作小黄花这两项任务。小队成员立即挖掘最擅长朗诵的同学,由她进行指导、练习。然后再寻觅队伍里最擅长手工的同学,教大家制作小黄花,在这样的团队协作下,尽量以最快、最真诚、最投入的状态完成任务。最后四个小队均完成后,各小队成员互相交流、反馈、表达感受,由评委和学生们共同给予最终评价。整个活动取之于生,还之于生。
(四)学习成效
整个学习活动遵循“三化”评价基本原则。参与者多样化,学生自评、师生共评、小队互评、现场观众参与评价等形式;评价内容多元化,对小队成果、活动过程性的表现,给予全程评价;评价等地的特色化,以特色章“寻根章”贯穿始终,对优秀小队、优秀个人的表现进行表彰。整个项目化学习中,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入心。
在前期研讨时,分组介绍、及时评价让方案更完善。每组学生依次介绍小队策划的方案、活动特点,由其他学生、辅导员团队一起参与研讨、提出建议,并对本项目组呈现的方案以及组员表现给予评价、打分。在活动时,完成挑战、聆听点评,让他们收获成长。以第四站为例,每个小队精心完成“寻根路线图”后,现场展示团队的成果,并介绍各自地图的特色亮点。完成后,各队成员以及辅导员智囊团就地图路线设置合理性、美术设计、使用便捷性、分享介绍、全员参与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敞开式、全面性的评价,最后梳理汇总,公布获胜小队并获得敲章奖励。活动时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更关注小队学习体验的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评价中学习他人所长,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团队综合能力。
在学习活动时,我们不仅评选最佳团队,更在活动中培育学生发挥所长,成就最好的自己。例如第一站走进校史馆担任讲解员活动,小队合作完成讲解任务后,现场嘉宾为小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并为整个活动中,表现最佳的学生贴上小星星,送上闪亮的“最佳讲解员”奖牌,给与表现最佳的学生,最及时的肯定。又例如五个活动后,我们交流总结。学生交流收获,交谈感悟,更在交流过程中评选出最佳小队以及最佳队长,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收获能力同时,更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获得成长。
此次寻根之旅不只是一个简单有趣的五年级仪式教育活动,更是我们初次对“深度仪式教育”的探索,希望学生们能在实际行动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并在组织中形成良好品德品质,养成好学好问、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够带着此次寻根之旅中的探索精神,不断突破,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 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2021-12-22
责任编辑:吕春芳